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当前,利川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更加迫切。
连日来,利川市多部门联合开展集中清理执行金融债权案件专项活动,清收盘活金融不良资产,不断优化经济金融发展环境。近年来,该市进一步健全诚信市场体系、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机制,着力打造“信用利川”,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顺利。
2009年以来,该市连续多年荣获“金融信用县市”称号,去年还被评为“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近几年,该市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城镇金融生态、农村金融生态等“细胞工程”,着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全市A级以上信用企业近300家,占贷款企业总额94%以上,全市14个乡镇全部被评为信用乡镇,评定信用农户18.7万户,占农户总数近九成,全市已建立规范化信用社区突破10个,超过总数的一半。此外,该市还进一步优化金融司法和信用中介环境,全市金融外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该市合理运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全市信贷资金向诚信主体倾斜、优惠政策向诚信主体倾斜、银企对接向诚信主体倾斜,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成为反哺利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2015年为例,全年共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家乡贷”、助学贷款以及党员创业贷款共计5141万元,为87户诚信企业办理利差补贴1115万元,向105家企业落实贷款8.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市域经济发展。
2013年以来,该市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实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布制度,探索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执结了一批执行难案积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示范法院”。除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限高等惩戒措施外,该市公安、工商、铁路等多部门还实行信息共享,信息还被纳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并保存五年,不断压缩其生存空间,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初见成效。截至今年6月,该市已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共计1737人次,一大批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有力推进了社会信用建设。
2014年8月,该市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各部门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去年10月起,该市实行公务车辆交通违法公示制,着力规范公务用车行为。今年初,该市开展公职人员私车信息登记备案,从4月1日起,公职人员交通违法除了受到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的处罚,还将在当地主流媒体上予以曝光,多次、严重交通违法的公职人员还将受到纪委监察部门追责问责。
在今年换届工作中,该市严肃换届纪律,充分整合资源,运用大数据推进工作进程。在代表委员资格认定审查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比对结果,对有负面清单者,予以锡除或限期整改。今年4月以来,利川市纪委还认真开展运用大数据落实惠民政策监督检查工作,全市共收集源数据201.7万条,比对数据139.4万条,比对出问题线索40116条,立案108件108人,有力地推进了民生建设,保护了基层群众的正当利益。
今年,该市还建立由政府主导,工商牵头负责,法院、发改、银监、金融等23个部门联合实施企业信用信息清理的工作机制,清理内容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金融债务、工商异常名录信息,偷逃税费等近20项。全市三千多家企业累计清理企业信用信息603条。目前,该市正在抓紧制定企业信用建设管理办法,全市“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格局正在形成。
从今年起,该市开始落实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换证,并实行事业单位网上统一登记工作。今年2月起,该市实行行政许可和处罚信息公示工作。目前,全市共40个单位共录入权力事项3163项,全市1-7月录入数据共10103条。眼下,该市正在加紧修改完善省级信用目录,实现对所有领域信用记录全覆盖,并与省信用平台联通,实现数据实时报送。同时,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改善城市社会信用环境,“信用利川”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利于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营造更加浓郁的诚信氛围,为建设州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必要的软实力支撑。”利川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张涛表示。下一步,该市将着力围绕制度体系、平台建设、数据共享、联合奖惩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力打造“信用利川”,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利川网 记者 牟联文 通讯员 叶金彪 丁宏 唐尉 李芳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