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来凤 | 把底盘筑牢
2016-10-26 15:45 云上恩施

产业兴起断穷根

12日,来凤旧司镇后坝村,千亩藤茶基地,村民正采摘鲜叶。

“鲜叶卖给村里藤茶加工厂,一天可以挣120元。”56岁的张申香,有些弱智。73岁的丈夫嗜酒,儿女在读初中和小学。3年前,家徒四壁。

2014年底,村里成立藤茶专业合作社,包括张申香在内的148户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张申香一家4亩土地,每年有1200元流转费保底。平时给合作社培管藤茶,上班一天领取60元工资;采摘季,按每公斤20元领工钱。”村支书邓国海介绍,她家现在每天有肉吃,有了近两万元存款。合作社张罗着为她家修建两层小洋房。

“通过发展藤茶1800亩,全村每年收入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贫困户已超过脱贫标准。”邓国海说,今年底,合作社把所有藤茶无偿交给村民管理,让他们有更多的收入。

赤贫之家有新居

“不是党和政府,我哪里修得起新房嘛。”13日,66岁的张绍明看着工人正在给自家新房砌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张绍明是三胡乡黄柏村13组村民,患有哮喘,为妻子治疗脑溢血欠下数万元外债。儿子外出务工收入微薄,14岁的孙子在读初中。

今年,三胡乡选取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靠近中心村的地方,为120户贫困户建设7个集中安置点。

黄柏村9组位于杨梅古寨景区核心区,有1250亩藤茶、2100亩杨梅,成了安置点。张绍明等25户109人的安置房占地9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年底就能建好,不要他们出一分钱。”三胡乡党委书记田慧说,搬迁户住进来后,既可在景区当保安、做保洁,也可以在村里采茶、开小卖部、餐馆,确保他们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目前,来凤县44个集中安置点、1175个分散安置标段均已开工建设,已建成新房100余套,集中安置点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县委书记胡泽介绍,“今年一年完成两年易地搬迁任务,落实易地扶贫搬迁2078户、8017人。”

“第一书记”进村来

15日,周六。“一脚踏三省”的来凤县百福司镇兴安村,人声鼎沸。

来自武汉、长沙、成都等地的游客,坐在吊脚楼上,喝着油茶汤,听着土家山歌……“村里以前冷冷清清,现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热热闹闹,这要感谢‘第一书记’向平江。”村支书彭南清说。

去年6月9日,县经信局职工向平江,出任兴安村“第一书记”。当天,向平江带着行李进村;当晚,与贫困户拉家常,和村两委谋发展。

兴安村全村有贫困户81户、301人。“观念陈旧、收入单一、发展无序”是该村原来的劣势。

村民彭英海养殖七彩山鸡、土狗,很快摆脱了贫困,这给了向平江启示。

经半个月走访问计,向平江立下“军令状”:“兴安不脱贫,我不走人!”

他开出脱贫“三副药”:完成12.5公里村级公路扩宽硬化、村部新修、河东卫生分院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4000亩竹笋和3000亩油茶;改造和保护岔岔溪土家吊脚楼传统文化院落。

一年多过去,变化巨大——建起了300平方米村民党员活动中心;成立山茶油等4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油茶2080亩;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建成7.5公里旅游公路……

“今年底,兴安村将如期整村脱贫。”彭南清乐呵呵地说。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 杨念明 杨富春 通讯员 向相辉

(责任编辑 罗茜)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