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凌晨,浙江温州市鹿城区双屿街道中央涂村中央街159号的4间民房发生倒塌。截至当日22时,现场已有26人被搜救出来,其中20人确认死亡。
塌楼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救援进展如何?记者多方采访了逃生者、目击者及搜救人员,试图还原事发瞬间,记录救援过程。
10月10日晚,消防人员在民房倒塌现场救援。 新华社发 余根铃 摄
逃生者说:6层民房瞬间成为废墟
入秋的温州,阴雨连绵,气温骤降。瓯江之畔,中央街159号,一场悲剧随着夜幕骤然降临。
凌晨4时许,57岁的贵州籍务工者闫学发正在熟睡。忽然,他被一阵巨响惊醒。震天动地的轰隆声之后,石板、水泥倾泻而下,闫学发发现自己已坠入一片废墟之中。所幸的是,上铺的床板帮他挡住了水泥块,留下了生存的间隙。
身子往下掉,天花板也砸下来,那几秒钟,我的脑子是空的,怎么也想不到发生了这样的事——房子塌了。
闫学发说。
耳边的呼救声不断,等从废墟中被救出,他发现这片4间连排、6层高的建筑已经整体垮塌。由于所处楼层较高,且有逃生缝隙,闫学发和他儿子,以及另一位工友被迅速搜救出来,并送往医院。然而,同住的另外两位工友一直没有消息。
“太慌了,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另外两个工友怎么样了。”闫永发说,他让儿子给工友打电话,一有消息就告诉他。
住在另一幢楼房、直线距离仅十来米远的老邹说,事发时正在熟睡。垮塌发生的巨响,让他一下子从被窝中坐了起来。起身到露台一看,路灯之下,废墟荡起了漫天灰尘,急切的呼救声刺破长空。很快,消防和警车呼啸而来,救援随即展开。
10月10日晚,消防人员在民房倒塌现场救援。 新华社发 余根铃 摄
现场目击:夹缝之中的“高龄”房屋
中央街159号——其实这个响亮的地名,与这片老旧的民房并不相称。
记者登上事发地附近一处较高的建筑,发现这是片“夹心地带”,与附近高耸林立的商品房相比,这片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民自建房,显得陈旧、破落。不仅外墙斑驳发黑,而且不少房子窗户都已破损不堪。
据了解,中央涂村地处瓯江江畔,以前都是滩涂地。9月中旬以来,温州连续遭遇台风带来的暴雨影响,房屋因此受到浸泡。这片民房已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住户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闫学发就是租户之一。他说,房子每个月租金420元。除同住者之外,楼道里来来往往的基本不认识。
温州市、鹿城区相关领导介绍,对出租房内流动人员都有较严格的登记,但此次事发时,究竟有多少人住在这里,尚无法确认,因此被困人员的准确数字尚待核实。当地正通过网格干部一一联系、生命探测搜索、警犬搜寻等多种手段对被困群众进行定位、核查,搜寻一处,抢救一处。
生死瞬间,父母用身体护住女儿
昨夜温州下起了雨,救援现场却依然灯火通明。“快来人,有情况!”雨夜中突然有人大吼一声,所有人都似飞一般扑了上去。
在倒塌的废墟和危房连接处,有人发现两名成人呈十字交叉形护住一名小女孩。她被爸爸妈妈手臂环抱保护着,在父母围出的空间里,她等来了救援。
“人员被困的地方大概在3楼一间房的客厅位置,埋得很深,当时我们只看到了一位成年男子蜷缩着身体、头向下被困在废墟中,初步判断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现场指挥的消防指挥员温州武警支队战训科科长孙静说,当挖掘一点点深入时,他们发现这名男子的怀中死死地护着一名小女孩,“小女孩仰着头卧着,而他的父亲则用他的上半身、他的背部、他的胸部为女儿撑起了生命空间。”
令大家欣喜的是,小女孩的生命体征良好,尽管她的鼻孔、口腔中充满了沙石、水泥,但活下来的希望极大。为防止小女孩受到二次伤害,官兵们脱掉手套,徒手清理杂物,一捧一捧地往外捧出泥沙。细心的救援人员同时用水浇湿干净的毛巾,将小女孩脸上的污垢一点点擦去,并第一时间为其插上氧气袋。
10月10日,救援人员救出一名小女孩。新华社发 余根铃 摄
就在救援人员将小女孩抱出废墟时,小女孩还用力抓了救援人员的手臂,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振奋不已。救援人员介绍,小女孩大约6岁,目前已经被送往医院急救。
记者10日下午在搜救现场发现,相连5间民房的扩拆已过大半。据工作人员介绍,与倒塌民房相连的还有5间农民自建房,这一排房子主体结构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随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给救援现场带来安全威胁。救援人员正对这些房子进行拆除。根据扩拆方案,将从事发现场的另一侧开始拆除,逐渐向垮塌现场靠近。
事发后,民房倒塌造成的废墟有约三层楼高。参与救援的温州市公安消防局干部孙静表示,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考虑到尽最大可能保护被埋压人员,救援人员采取了人工搜救和技术搜救相结合的方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救援人员一边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进行逐块摸排,一边继续以徒手刨挖为主的方式进行搜救。被救人员已统一送往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和温医附二院,医院方面已组织精干力量全力进行救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