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利川毛坝镇的大茅坡,风忽然就换了模样。不再是低海拔地带裹挟着尘嚣的燥热,而是浸了草木清香的微凉,像刚沏好的毛坝红茶,一口入喉,便勾着人往更高处去——那里,便是大茅坡顶,是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伸展开的臂膀,藏着茶海、云海、林海三幅流动的极致写真。
初遇茶海时,恰是清晨。露水还凝在茶树的嫩芽上,阳光穿过薄雾,把整片山坡染成透亮的绿。不像印象中规整划一的农田,这里的茶园更像被精心打理的花园,一行行茶树顺着山势起伏,曲线温柔得如同大地的呼吸。采茶人戴着斗笠,指尖在嫩芽间翻飞,腰间的竹篓渐渐鼓起来,偶尔传来几句方言闲谈,混着茶叶被掐断时的轻响,成了茶海最生动的音乐。俯身轻嗅,新茶的清甜里裹着泥土的湿润,原来所谓“生态”从不是抽象的词,是每片茶叶都能触摸到的阳光,是每寸土地都能闻到的生机。
待云雾漫上来,茶海便成了云海的底色。清晨的太阳柔光忽然隐去,山间的水汽蒸腾汇聚,转眼间就漫过了茶丛的顶端。起初是一缕缕轻纱,缠绕在茶树的枝丫间,再后来,雾霭汹涌如潮,从山谷里奔涌而出,将远处的山峦画出深浅不一的轮廓。站在观景台远眺,云海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浪涛翻滚却无声,偶有几棵松树的顶端露出,便成了“海中孤岛”。风过时,云海会掀起细碎的“浪花”,拂过脸颊时带着沁人的凉,让人恍惚间忘了自己是在山间,还是在海边。最妙的是云散的瞬间,阳光刺破云层,在云海表面洒下一片金辉,茶海的绿、云海的白、阳光的金交织在一起,美得让人不敢眨眼——原来极致的壮阔,往往藏在动静之间的留白里。
往山的深处走,云海渐淡,林海的浓荫便笼罩下来。树木长得格外粗壮,树干上爬满了青苔,藤蔓如绿色的绸带般垂落。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把碎金。脚步放轻些,能听到鸟儿在林间啼鸣,偶尔有松鼠从树枝上窜过,留下一阵窸窣的响动。深呼吸时,肺腑间满是松针与腐叶混合的清香,那是原始森林独有的气息,带着时光沉淀的厚重。抬头望,参天的古树把天空遮得只剩狭长的缝隙,让人忽然懂得“林海深深”四个字的分量——它不是简单的树木聚集,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世界,是飞鸟的家园,是走兽的庇护所,是自然用千万年时间写就的生命史诗。
暮色降临时,山间的民宿亮起了灯。这些民宿十分美丽,外墙是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壁画,庭院里摆着竹椅,与周围的林海、茶海浑然一体。坐在庭院里,听民宿老板讲大茅坡的故事:从前这里的山路难走,守着好风景却难有好生计;如今靠着生态旅游,茶园成了“金山”,云海成了“名片”,林海成了“宝库”,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日子越过越红火。远处的茶海在夜色中隐去了细节,只剩朦胧的绿;入夜时分云海偶尔漫过民宿的屋顶,像给房子盖了层白纱;林海深处传来几声夜鸟的啼叫,更显山间的静谧。
此刻忽然明白,大茅坡的极致风景,从不是茶海、云海、林海的单独惊艳,而是三者与人间的共生。茶海是大地的馈赠,云海是天空的浪漫,林海是自然的坚守,而民宿的炊烟、采茶人的笑容,是人间对自然最好的回应。就像一杯好茶,需要茶叶的醇厚、泉水的清甜,更需要泡茶人的用心;这片土地的美好,也需要自然的馈赠,更需要人的守护。
离开时,回望大茅坡,夜色中的三海已融成一片温柔的轮廓。原来所谓“极致”,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奇观,而是自然与人间相互成全的模样——自然以壮阔馈人间,人间以温柔护自然,如此,才有了这生生不息的美好。
(来源:云上恩施 利川通联记者 杜苗 通讯员 陈小林 一审:田如意 二审:黄頔芳 三审: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