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鹤峰石龙洞: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 “一人行”变“全村行”
2021-11-24 15:21 云上恩施

11月23日,走进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一座座现代化农业玻璃温室大棚鳞次栉比。蔬菜玻璃温室、草莓玻璃温室、育苗玻璃温室、生态观光玻璃温室、休闲农业玻璃温室等等,错落有致,在冬日暖阳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2019年,石龙洞村被确定为州级乡村振兴第二批试点村,该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引导能人回村、企业兴村、科技富村,做强“生态农业”,盘活“乡村旅游”,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风文明“四大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大棚全景

能人回村,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2016年,返乡创业的郑孝奎与村委会及相关村民达成协议:流转90余户村民的300余亩土地和4500余亩林地,流转270余亩村集体土地和480余亩林地,由企业统一管理、运作。郑孝奎以哈葫芦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中心,打造乡村度假、生态观光、特有乡村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康养”胜地,每年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就地打工、入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

玻璃桥

“我家的4亩多田地,每年光租费就有3000多元。”石龙洞村三组村民陈国清说。

郑孝奎表示,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石龙洞田园综合体体验玻璃桥、彩虹滑道等娱乐项目,其中很多游客由“头回客”转变为“回头客”,带着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同事前来游玩。

2021年国庆假期,该景区每天接待游客近1000人次,景区内29幢民宿、20间民房天天游客爆满。

诗意阁观景台

企业兴村,让“一人行”变“全村行”

“‘一人行’不如‘全村行’。”石龙洞村本地企业湖北百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才安说:“我们本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种植硒土豆,但销售难、价格低,通过企业统一收购,可以解决全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硒土豆

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该公司坚持一手办基地,一手抓产品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拉长产业链。带动农户400余户(其中脱贫户178户)增收,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乡镇发展,为农民增收1700万元。2018年,该公司“溇中蛮”牌红薯粉条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绿博会金奖。2020年,该公司销售额达到2700余万元,硒土豆、红薯粉条等绿色富硒产品远销上海、杭州、广州等地。

石龙洞村先后引进鹤峰石龙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龙头企业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力打造石龙洞产业振兴示范区。

科技富村,让“传统化”转“现代化”

“现在的科技真的很神奇,即使人在北京,都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大棚里的灌溉系统,特别智能。”石龙洞村三组村民陈永恩兴高采烈地说,“作为普通农民,没想到也能按月领工资。”

陈永恩被聘请为石龙洞村现代化农业玻璃温室大棚的管理员,每月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

为实现“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石龙洞村引进企业在该村三组投资360余万元,建成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农业玻璃温室大棚,采用全机械化控制,取代仅凭经验判断的生产模式,为农作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最高产量。

“这里有我家的土地,现在流转后,我就来这里栽草莓种蔬菜,一天至少能挣100多块钱,离家近,不用外出务工。”石龙洞村三组村民刘元秀说。

现代化农业玻璃温室大棚

昔日的石龙洞,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玉米等杂粮传统农业为主。如今,石龙洞村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大地果蔬飘香,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云上恩施 鹤峰通联记者牟琼 通讯员洪皓  责任编辑:欧阳舒婕 主编: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