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走进茅田乡三道岩村,处处呈现着一幅美丽乡村的和谐画卷。
近年来,三道岩村紧盯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主导产业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一统三治”模式,把基层治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主要抓手,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有效遏制了整“无事酒”、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燃放烟花爆竹、缠闹炒作等歪风陋习。2019年12月,三道岩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道岩村通过村规民约,引领乡风文明扬帆。2016年,三道岩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群众会,举手表决通过“八无八有”村规民约。
同时,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在全村范围内推行红白喜事报备制度,创新实行“四菜一汤”(每个餐桌四个菜一个汤)和“三个一百”(每桌饭菜、每条香烟、每笔人情不超过一百元)婚宴管理举措,有效遏止了久禁不止的整无事酒、奢侈攀比和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四菜一汤不准备浪费,要给老百姓节约很多钱,做多了吃不完。”建始县茅田乡三道岩村村民龙克英说:“不管红事白事,一场下来要给老百姓节约上万块钱。”
2017年,三道岩村以传统“八德”教育为载体,不仅致力于村民“增收入”“富口袋”,还在“富脑袋”上下功夫。该村创新“八德”教育形式,借力小组会、屋场会、院坝会,在全村开展“八德”教育宣讲,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让老百姓真正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含义,为基层治理夯实道德基础。
2018年到2019年,围绕农村群众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两个关键,三道岩村实施“两个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广开群众会、专项宣讲、志愿引导等方式,促进群众重视家风家教和文明礼仪,通过引导群众走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提升群众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为乡村治理奠定群众法治基础。
今年以来,三道岩村紧紧围绕“12345” (一村一方案,公路两旁绿,垃圾三分类,住房四标准,庭院“五个一”) 创建思路,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制定村庄美化方案,形成一村一色;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开展村落亮化、产业美化工程,发放绿植、花苗、果苗、药苗 、种子;在 209 国道沿线增设垃圾池,在村级主干道增设分类垃圾桶,并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形成了从户到场全链条垃圾分类收集运行机制;定期开展户户评比,形成人居环境治理深入人心良好氛围。
“我们的村庄环境是每个月老百姓自发的上路扫路三次,家庭自己的环境卫生是每一个星期由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村里面每个月进行验收一次,所以人居环境养成了习惯,老百姓都说我们的人居环境整治好了,也过上了城市的生活。”建始县茅田乡三道岩村党支部书记樊家佩说。
产业兴,事事兴。三道岩村抢抓乡村振兴政策机遇,大力发展茶叶、甜柿等特色产业,共发展绿茶1200亩、白茶300亩、甜柿400亩,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茶叶加工厂,解决销售问题,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整体素质提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来源:云上恩施 建始通联记者 颜龙 通讯员 徐祖君 吴帆 责任编辑:欧阳舒婕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