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坝水库,一颗位于高山上的明珠,镶嵌在鄂渝边境,是建始县的重要备用水源,为该县电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龙克江,男,出生于1951年,1974年参加工作,1979年11月入党,曾任建始县水利局副局长、国网建始电力公司党支部书记、水电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一生兢兢业业,把自己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建始县的水利事业。
时光荏苒,回忆起四十二坝水库的建设,龙克江满是感慨。1971年,为解决罗家坝、猫儿坪、客坊等公社的灌溉问题,建始县委决定修建四十二坝水库。四十二坝原名叫“自守二坝”,位于当时的四川省奉节县巫山南脉顶凹,海拔1700多米,条件十分艰苦。
一个团的“兵力”开进了四十二坝。古老的土地上摆开了并不现代的战场。“那时候几乎没有任何施设备,最先进的设备就是板板车,全部靠大家手挖肩挑,一点一点挖出来的大坝。”龙克江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施工条件,血肉之躯汇成浩荡的海洋,澎湃与茫茫群山之巅。
“1000多名工人,住在茅草街上,睡的是‘棒棒床’,就是山上的树捆着铺茅草,盖的也是茅草。”夏天还好,但海拔1700多米的冬天,那个寒冷龙克江至今记忆深刻,“冬天的时候,风一吹进来寒风刺骨,早上起来,头上落满了雪花,床铺也是一片白。”
夯声钢铁之声响了十年,蓄水一千一百万方的四十二坝水库终于建成。这不是一湖水,这是一湖绿色的金子,这里有无数人的血和汗。(摘自《金建始》1988年11月1日)
向四十二坝要电。由于地质等问题,四十二坝水库修建之初的目的灌溉无法实施。198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四十二坝修建一、二、三、四级电站,在工地艰苦“抗战”十多年的大学生龙克江被提拔为水电建设公司经理。
四十二坝九股山下重新响起了炮声。
开工后,龙克江等人便一头扎进大山中。三级站的工程建设实行对外招标,这是一口“肥肉”,上门送礼要工程的人踏破了他的门槛。四川一个姓秦的包工头半夜提着礼品找到他,被他直接下了逐客令。他多次得罪前来“要”工程的亲朋好友,被他们骂作“六亲不认的人”。
小孩生病住院二十多天,他匆匆看望一眼后又奔赴工地;几次爬山差点摔下悬崖谷底,用蓼竹子搭的统铺上几次爬进毒蛇······
五年时间,四座电站在山岭间立起来了,2567公里崭新线路、1169公里整改线把一片片光明的土地连接地更紧,总发电量达到8130万度,比之前上升96.5%。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龙克江”奋战在建始水利事业的最前线,在实践中锤炼立身之本,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来源:云上恩施
建始通联记者 侯康 通讯员黄兆军
责任编辑:朱晓涵 实习编辑:高予婕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