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操场的上,几十名学生正在排练滚龙莲厢。滚龙莲厢是经过加工提炼,将传统打莲厢的舞蹈动作与快板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的集滚、舞、唱于一体的莲厢新舞种。
“滚龙莲厢是老师给我们排练的一个集体民族舞蹈,我们和老师之间需要配合默契。每天的训练,让我们的动作更加协调,而且从每个动作里都能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孙庆琳学习滚龙莲厢有一年时间,目前她已能熟练掌握复杂的莲厢与快板结合动作。
非遗传承人刘永成作为该校的外聘教师,现场展示精湛的技艺绝活,并耐心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的莲厢动作,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刘永成表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体力充沛, 接受能力快,形象气质各方面都很好,这也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因为很多学生学的是导游,以后去各大景区都要有一技之长,还能把民族的东西发扬光大。”
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非遗传承活动在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艺术部全面开展,滚龙莲厢、八宝铜铃、土家摆手舞、土家耍耍被纳入幼儿保育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表中,每大周安排12课时;同时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有序开展三棒鼓、高腔山歌、薅草锣鼓、土苗刺绣、十姊妹、十弟兄、苗语传承、民族民间器乐等,保证每大周开展活动不低于20课时。让学生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同时,根据实际不定期的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展示活动。
“这种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继承好、传承好,所以我教的都是按原生态的教。我们计划下半年抽一部分优秀学生去外地展示, 让我们宣恩的、土家族的原生态滚龙莲厢走向更大的舞台。”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滚龙莲厢课外教师刘永成说起非遗传承,信心十足。
据介绍,下一步,宣恩县职业技术学校还将深入研究非遗进校园体系,将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渗透到日常文化艺术教育课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去。以文化遗产日和其他重大节日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他们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使博大精深的非遗项目薪火相传。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李灿 陶沙 通讯员 杨琴 刘以明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