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宣恩:电暖易迁区 助易迁点群众安居乐业
2021-02-20 12:27 云上恩施

2月18日,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首批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宣恩县沙道镇酉水情社区,住宅楼错落有致,村路宽敞整洁,村民们正忙着在已开工的“家门口”工厂里打工。

酉水情社区建有66栋安置楼,是恩施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2018年以来,44个村的1235户贫困户4594人从山旮旯搬到这里,开启了新生活。

“电是社区建设和村民致富的基本保障。”社区工作人员谢发明介绍,这里过去是一座荒山,散居着几户人家,白天人烟稀少,晚上一片漆黑;如今,这里楼房林立,基础设施齐全,晚上灯火明亮,人来人往。  

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在酉水情社区建成了创业致富园,2018年,吸引了一家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进驻。“最初回乡办厂,最担心的就是用电问题。”体育用品公司负责人李文猛说。

体育用品公司主要生产篮球服,用电气化设备生产。停电就意味着工厂停产。他到酉水情社区考察时了解到,宣恩县供电公司投资298万元为社区建设电力配套工程,新建10千伏、0.4千伏线路8千米,新安装8台公用变压器和4台专用变压器总容量3200千伏安。这坚定了李文猛创业的信心。   

入驻酉水情社区以来,体育用品公司逐年扩大生产规模,2020年产值突破1亿元,为酉水情社区及周边居民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工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最高达7000元。   

“使用电气化设备,智能又高效。”体育用品公司员工陈扬木说。陈扬木是体育用品公司的裁床师傅。他将设计好的服装裁剪图案拷贝到电脑里,启动裁床切割控制系统后,全自动电脑裁剪机就同时裁剪120层布料,1小时能裁剪1000件衣服。  

陈扬木的父亲过去务工时使用的是半自动化裁床,需要用手推动裁剪设备,裁剪1000件衣服要用四五个小时。此外,使用半自动化裁床,操作者如果控制不好角度,裁剪的布料就成了废料。  

在体育用品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电动缝纫机哒哒作响,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服装。对齐、缝制、剪线……35岁的易地搬迁户龙桂艳轻踩缝纫机踏板,10秒钟就缝完了一只袖子。  

龙桂艳过去住在沙道沟镇药铺村1组,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在车间里,只要不停电就能挣钱。”龙桂艳说。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不仅让她脱了贫,还让她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收入稳定了,生活质量也慢慢提高了。龙桂艳在酉水情社区的新家先后添置了冰箱、热水器等电器。她说,希望自己“新的一年再多挣点钱。”   

和龙桂艳家一样,酉水情社区家家户户都配备了电炊具,用上了电取暖。   

72岁的谢友望老人最喜欢社区的夜晚。“每到晚上,40盏路灯把社区的街道都照亮了,我们老年人在广场上聊天,中年人跳广场舞,孩子们在路灯下玩耍……党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会更好。”谢友望笑着说。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唐今朝 通讯员林红 周英芳 张飞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