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茶叶大村,但十几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没有产业,村民们只能靠山吃山。是谁让贫穷落后的花枝山变了模样?在当地,刘小英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这个普普通通农民的女儿,用11年的坚守和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茶润花枝俏”的赞歌。前不久,刘小英被评为2020年2月至10月“荆楚楷模”。
2009年,刘小英初次来到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除了被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所吸引,也被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所震撼。11年前,村里不通公路、自来水,物资进出全靠人力或骡马,村民住的是土墙瓦房,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刘小英说:“有一次我去一户农家拜访,主人家很热情,给我煮了一碗腊肉面。在当时,这算是最好的食物了,当地人的热情和淳朴让我很感动。”
一座青山、一山云雾、一碗腊肉面,让刘小英看到花枝山的未来。她决定利用当地的生态优势发展有机茶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动全村百姓共同参与其中,大家一起致富。2009年合作社成立后,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刘小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道理、算细账。
刘小英说,花枝山生态环境这么好,如果还是依靠种植传统作物,收入肯定不高,而按照有机茶叶标准种植茶叶,收入一定会高得多,而且他们种植的茶叶,我们公司包收、包销。
刚开始,当地农户都不敢参与,他们之前没按这种方式做过,都担心能不能行得通?
刘小英说:“我就给他们算账,一亩包谷一年最多收500-600斤,每斤按1.50元,一亩收入才七八百元。如果种植有机茶叶,按照我们的方式进行种植管理,每亩可以采摘400斤鲜叶,每斤可以保证你们的收购加工在10元以上,这样每亩收入可达到4000元以上。而且我们和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在刘小英的努力下,终于有农户开始动心了,决定试一下。慢慢地,大家尝到甜头,参与合作社的成员也越来越多。
贫困户陈汝伦身患矽肺病,妻子也身患小儿麻痹症,一家人生活困难,十分想加入茶叶合作社发展。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小英多次到家看望,免费为他们家提供肥料等物资,并安排他女儿陈俭到公司就业。现在,在合作社带动下,陈汝伦一家年收入可达8万多元,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花枝山村有合作社成员248户,其中贫困户118户。公司依托合作社,按照市场同等级产品价格高20%收购,年终按照贫困户全年交售茶叶总金额的8%、非贫困户5%的比例进行第二次分红返利。11年来,合作社累计为社员增收8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刘小英还借助网络平台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利用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让村民们自己宣传、销售自己种的优质茶,在花枝山村,不少村民已然成为了“网红”茶农。
满山茶园绿了,花枝山茶香了,慕名前来的游客来了。刘小英动员大家利用乡村旅游热,打造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品牌,村民管理茶园外剩下时间有了事干,闲置房屋有了用途,茶园产生新价值,农民多了增收渠道。
“现在每年年底有稳定的合作社分红,我们种茶叶,开民宿,一年收入比原来翻了几番。”不少农户表示,对现在的日子充满希望。
11年艰苦奋斗,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嬗变为绿水青山、茶园飘香、文明富裕的靓丽村庄。全村茶园面积由2008年不足2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足2000元,发展到现在13900元。使花枝山村贫困户126户363人实现脱贫致富,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刘小英还在沐抚、龙凤等乡镇发展茶园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45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2014年至2019年,刘小英用于扶贫的总投入达426.36万元。
目前,刘小英正在组织、挖掘、整理花枝山茶园历史文化,充分利用花枝山与大峡谷生态走廊的旅游优势,打造茶旅融合品牌,助力当地绿色生态持续发展。
(来源:云上恩施 融媒体记者 谭双石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