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守护一方净土——宣恩县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纪实
2020-11-12 16:56 云上恩施

生活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指示,宣恩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指导下,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按照规划引领、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思路,科学推进垃圾分类和治理,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以及处理系统,并逐步形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循环综合利用模式。

科学部署 完善设施是保障

宣恩,地处武陵山腹地,贡水如画,群山似黛。27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6万勤善淳朴的人们世代居此,劳作生息。但随着城市化工作的提升,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日均生活垃圾量达246.37吨。

根据《湖北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恩施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宣恩县委县政府积极安排部署,出台《宣恩县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明确以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三年攻坚为行动目标,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与文明单位考核内容。

自2018年以来,宣恩县委、县政府投资5000万元,分期分批在城区及7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9座,厨余垃圾处理站1处,新增1套日处理60吨的渗滤液处理设备,购置转运车辆130余辆、添置农村分类垃圾桶8000余个,建农村垃圾分类垃圾亭3000个。同时对垃圾处置场提档扩容升级,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动宣恩生态文明发展。

示范引领 全民参与是根本

“您好,今天的垃圾都分类了吗?”在万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吴庭珍每天都会入户,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监督与指导。

为改变桶位分散、影响环境、监管难的问题,宣恩率先对县城万和居民小区和上湖塘社区开展 “撤桶并点”工作,在居民区设立集中投放点,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测试,择优录取20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上午7点至9点,下午6点至8点半,分区域责任到人至投放点进行值守督导。

“通过现场扫码确认,对在规定时间内分类投放准确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对不按照规定的地点和方式倾倒生活垃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吴庭珍说,通过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方式,居民参与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分类投放有甜头,投对箱子有赚头,智慧化垃圾分类让居民从“逼着分”转换到“愿意分”。“我们只管在家里把垃圾分类好,下载“绿色生活”手机App 或到小区物业办理IC卡,再准确投放,还可以获得积分再兑换物品。”小区居民姜晓燕如是说道。

通过督导员反复入户宣传,桶点督导,积分激励以及定时定点投放等措施,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提高。

在上湖塘税务局小区,宣恩县税务局的党员队伍活跃在垃圾分类的源头环节,他们 “包栋包户”,反复入户普及垃圾分类好处、合理设置垃圾桶,助力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优化人居环境。

此外,宣恩还分别在莲花坝公租房、人民广场、市民之家、芋头沟廉租房等地安装了可回收物智能收集箱,并设专人负责后台管理。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讲“进校园”“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2019年,宣恩紧盯示范点建设,已完成州级试点行政村骡马洞村、苦草坪村、向家坪村以及城区宝塔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分类施策 末端处置是关键 

混置是垃圾,分类成资源。可垃圾分类不止于分,分好类的垃圾如何收运处置,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清晨7点,珠山镇上湖塘社区居民周阿姨做完早餐,将垃圾分类放入不同的垃圾袋和垃圾桶,楼下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抽检,确认无误后分类投放。早上九点,一辆厨余垃圾专用车,将厨余垃圾直接运送到厨余垃圾处理厂,经分选破碎,热水冲洗及压榨后,实现油、水、渣三项分离,废渣再经厌氧发酵后成为有机营养土,油脂经处理后成为生物原材料,废水废气经系统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排放。真正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在宣恩,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类。与“四分法”相匹配的运输、处理体系也应运而生且在不断完善。

2019年12月,宣恩新建的餐厨垃圾处理站正式投运生产,月处理量达300余吨,并同步配备专业餐厨垃圾收运车,完善收运系统。与湖北方圆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可回收物由专业收集车辆收集至可回收物临时储存放点,简单分类后运输至公司,经过人工分选或拆解,粉碎、清洗后进入再利用厂商,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有害垃圾经过定期清运,存入临时储存点暂存;其他垃圾由专用车辆定期清运至红岩卡生活垃圾填埋场,经过多次覆膜消杀,逐层填埋,达到无害化处理。

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垃圾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体系模式 ,垃圾处理率达100%。

成效明显 绿色发展是目的

垃圾分类显文明,绿水青山展笑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以前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垃圾,治理以后大变样,走在哪里都干干净净的。”说起黄河沟的变化,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的王小均赞不绝口。

垃圾问题少了,人居环境好了,促进了宣恩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宣恩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宣恩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19年,宣恩被成功列入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名录,成为全省首家创4A的县城。

绿色发展永无止境。宣恩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为民生实事来推进、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去落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让新时尚引领36万贡乡儿女,守护好这一方净土,共建绿色发展新宣恩。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谢秋红 杨长镁 通讯员 朱平毅 责任编辑:谭艳丽 主编: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