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骄阳似火。鹤峰县邬阳乡栗子村47岁的村民邓忠义带上草帽,来到自家魔芋地里,将杂草一根根拔除,铺在沟内。这是耗时耗力的精细活,稍不注意就会损伤魔芋的根系,邓忠义黝黑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
“趁着太阳大,正好可以把杂草彻底晒死,免得影响魔芋生长。”邓忠义说。
这个不怕天热、勤劳的邓忠义,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上访户”,村民口中的“犟牛”。如今脱了贫,干劲足,日子越过越好。
邓忠义原本家庭和睦,虽不富有,但一家人衣食无忧。因为唯一的妹妹在异乡意外去世,这种平静安逸的家庭生活被打破。
2011年,邓忠义的妹妹在湖南乘坐私人摩托车遭遇车祸,不幸身亡。邓忠义一时难以接受,加之对事故处理结果不服,发誓要为妹妹讨回“公道”。
于是,邓忠义开启了漫漫上访之路。湖南、湖北,能去的地方他都走了个遍。
因为上访,邓忠义无心种地,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最终落得妻离子散。“太固执了,吃饭都成问题,孩子也跟着受苦。”说起曾经的他,村民直摇头,各级干部、邻里乡亲都劝过他,没得效果,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硬是一头“犟牛”。
“说实话,我心里也过不得。常年在外跑,搞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也就索性破罐子破摔了。”邓忠义回忆起那段日子,十分愧疚。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因人施测,给予邓忠义特别“方子”、特别关照,引导他改变思想观念,转变他的习气。
“刚开始去他家时,基本上不沾边,他对干部很抵触。”驻村工作队队长孟欲宏说,急不得,吼不得,只能一次次上门去做工作。他的嗓门高了,就递杯水,等他消消气。今天没说通,明天再去。总之,就是要打开他的心结。
去的次数多了,心暖了,心肠也热了。邓忠义被驻村“尖刀班”和村支“两委”的真诚所感动,放弃上访,专心发展产业。
结合村里的地理及气候条件,2018年,本是种庄稼能手的邓忠义一口气发展核桃3亩、魔芋6亩,喂养牲猪7头、山羊20只、中蜂3桶,当年就顺利脱贫。第二年,他把曾经下雨就漏水的三间木房改建成崭新的平房。
“不仅享受到各种扶贫政策,帮扶部门还给我捐款。农忙时,帮扶干部主动前来帮我。”邓忠义心存感激地说,要不是大家的关心,自己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
心怀感恩的邓忠义整个人有了全新转变。看到村里护林工作忙不过来,他主动当起护林员。看到村里人手少,他又当起村里垃圾转运的义务工。
邓忠义说,现在政策好,只要自己肯搞,就一定能闯出一条路。虽然辛苦,但很实在,有盼头,也更有干劲。
“‘犟牛’回头,成了村里的风向标,带来的是清风,改变的是民风。”孟欲宏说,身边事影响了身边人,为村民奋进小康注入了积极力量。
(来源:云上恩施 鹤峰通联记者 汪正玺 责任编辑:方誉曼 审核: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