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三年前的夏天。2017年8月5日,宣恩县晓关侗族乡纪委书记卢远春挤出时间驱车40分钟到古路槽村入户,那里有10户贫困户是他的帮扶对象。
距离高考结束过去了两个多月,此次入户,卢远春心中还有一份对村里一个名叫向涛的女孩的牵挂。向涛的父亲向利文患有眼疾行动不便,2016年,刚到任的卢远春成为了他家的帮扶干部。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卢远春一户户地走访,详细询问各家近况,了解村民的问题与诉求。入户的最后一家是向利文家,卢远春把重点放在了这里。
“老向,你姑娘在屋没?”
“没有呢,她去镇上帮我买药了,您快进屋坐。”
向利文赶紧为卢远春搬来椅子招呼他坐下。“卢书记大热的天还来关心我们,辛苦您了,快坐,我去倒一杯凉水。”
“老向,姑娘高考考得怎么样,考起了哪所大学呀?” 卢远春端起凉水一饮而尽。一年多的结对帮扶时间里,虽没有和向涛见过面,但通过其父母和周边村民的评价,他认识了这个懂事上进的女孩。
“前几天湖北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屋里。”向利文欣慰地说。
“好事,好事!这下你们家要出一个大学生啦!”卢远春祝贺道。
“唉,可是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送她上大学,就让她在屋里跟着我们种烟吧。”向利文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向涛她自己想不想上大学呢?”
“涛儿她想上大学呢,怪我们没本事,没能力送她上学。”
“不要这么想!”卢远春急了,“知识就是力量,你想想看,读了大学,她将来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肯定能够摆脱像你们在地里刨食的命运,你们没有本事,她以后大学出来肯定会比你们有能力。”
天气闷热,卢远春满头大汗,抬起手臂擦了把汗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劝服向利文改变主意送女儿上大学。
“读书是重要,涛儿高中能在县一中读已经很不错了,可她大学学费要好几万元,我们实在送不起,有个高中学历也不错了。”向利文搓了搓手,眼睛朝地上看着。
“学费不是大问题,向涛能够考起大学是你们家的荣誉,我们一起想办法让她上成大学。”卢远春马上说道,“现在有大学生助学贷款,你们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样就不用东拼西凑了。”
“那这个贷款要的利息多不多呢?”
“不要利息,是无息贷款,向涛大学毕业后再还款,到时候我愿意当她的助学贷款担保人。”卢远春对向利文解释道。
“那这样的话我不担心学费了,涛儿每月的生活费我们自己来想法,谢谢你,卢书记!”听完卢远春的介绍,向利文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心情激动。
“这样吧,你们这两天赶紧去县里把这个助学贷款办下来,有什么问题只管问我。”卢远春也舒了口气,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到时候我来送向涛去大学报名!”
近一个多的时间过去后,上学的日子终于来了,9月7日九点,卢远春和妻子驾车准时到达向利文家。
“老向,你们准备好没?”卢远春打开后备箱准备帮向涛搬行李。
“哎呦,这是干嘛,不需要不需要。”卢远春走到向利文家堂屋时,向涛和父亲把一个装有公鸡的纸箱子搬到了他的跟前。
“把鸡子拿去卖了给向涛挣生活费,不用给我送。”卢远春连连摆手,把纸箱内的公鸡抱了出来,随后又从身上掏出五百元递给了向涛,“把钱拿着,现在上大学了给自己添置几件衣裳,以后生活上有困难就找我。”
“谢谢您,卢书记!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许。”第一次见到卢远春的向涛感激地说。
一切准备就绪后,卢远春发动了汽车。熟悉的青山绿水从窗外一闪而过,家乡越来越远,向涛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为即将翻开人生新篇章兴奋不已。
“卢书记,谢谢您的教导,如果没有您当初施以援手,我现在可能在帮爸爸种烟或者外出打工了,这三年里您经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沉淀自己,让我找到了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我现在每天都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希望未来我也能够成为和您一样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2020年7月16日,即将升大四的向涛给卢远春发去了一封感谢信。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扶贫政策惠及每一个贫困家庭,卢远春时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让帮扶对象精准脱贫的任务落到实处,想办法让更多农村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拥有不同于父辈的精彩人生。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王文雅 通讯员 梁国熠 乐舟 责任编辑:谭艳丽 审核: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