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建始女支书施兴菊:悠悠“杉木”情,铺就致富路
2020-06-08 16:33 云上恩施

从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村到水电路网全面提档升级的幸福村,从一个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到产业发展遍地开花的“湖北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沐浴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建始县杉木村发生了美丽的蝶变。

“以前我们没有村委会,村干部开会大多在村干部家中,之前村里第一次开党员代表会,都是借的村里学校的场地。”村支书施兴菊回忆起过去村里的办公条件。

在过去,村民走泥巴路,靠天喝水,靠挑水吃,点灯像朵南瓜花,有电器机械也不能用......多年来,贫困如魔咒般将316户村民紧紧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如今,杉木村的组级公路全部硬化,共硬化17.8公里,结束了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有农产品卖不出,肩挑背扛的历史,7个村民小组都建了蓄水池,铺设了管网,实现了一管清水进农家,投资940多万元实施了农网整改,每个组都通了动力电,实现了4G网络覆盖,结束了信息闭塞、通信靠吼的历史......

掰起指头算成绩,可圈可点,这些变化的取得离不开村书记施兴菊的努力。“女人有志山能移,干部无私村可治”在施兴菊的家中,有这样一幅对联,自2014年就任村支书以来,施兴菊凭着对党事业的耿耿忠心和对老百姓的拳拳之情,带领村民誓把贫困移,大步奔小康。

饮水思源报恩情。在前年换届选举时,本准备去北京帮儿子带孙子的她,却选择留在家乡,继续担任村书记,她说:“村里发生的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我们要懂得感恩,而且精准扶贫现在到了关键时期,任务不完成我还不能走,我要继续留在村里发挥我的余热。”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施兴菊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只要老百姓有困难,他都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村民廖全三今年87岁,之前由于妻子患病,一直想申请低保,但由于他的条件与政策不符,一直没能办理。后来,国家低保政策发生改变,老人的条件可以申请低保了,一直将老人的事记在心中的施兴菊立即主动上门服务,通过政策宣讲以及向有关部门申请,为老人办理了低保,得到了老人的理解与肯定。现在,老人不仅住进了宽敞的易地扶贫搬迁房,同时周边公路也得到硬化,老人的生活正在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

在杉木村的枸杞园内,村民段秉祥正在田间对枸杞进行管理,施兴菊正在田间了解村民今年枸杞种植的复工情况。2017年,施兴菊与驻村干部们积极与企业对接,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履行“千企帮千村”的责任,在村中实施产业交钥匙工程,组织村民种植枸杞100亩,带动贫困户36户,通过租种农户土地,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用工等形式,利用3年时间将枸杞种植好后交与农户管理,并回收产品。

67岁的老汉段秉祥不甘落后,他跟着公司技术员钻研技术,精心呵护每株枸杞苗,还创造性在枸杞园里套种洋芋、红薯用来防旱、喂猪,一块田种出几块田的效益,每年收入可达一万元以上。

如何带领贫困户如期脱贫?如何变“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带动群众发展什么产业?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施兴菊的心中,适逢村民段辉艳返乡回家创业,在施兴菊的引导下,在村里成立了辉艳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租种农户土地的形式发展了苹果桃150亩,带动贫困户19户,每年农户可以获得土地租金4万余元;村民向道龙一直想要发展产业,带动家乡民们一起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施兴菊和驻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溪香水果园公司应运而生,通过租种农户土地种植空心李105亩,带动贫困户17户,每年农户可获得3万元的土地租金。

这是杉木村产业发展的掠影,近年来,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杉木村抢抓发展机遇,村书记施兴菊带领村民们挖穷根、补短板、强产业,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致富产业,三年来共发展特色主导产业400余亩,带动全村15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成立专业合作社2个,引进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全村100余农户直接参与到种植经营中来,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施兴菊说:“村书记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要用自己对这份土地的热爱,心系群众、心怀梦想,坚定前行,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带领大家一起走出一条致富路。”

(云上恩施建始通联记者李小蝶 吴浩 责任编辑:朱晓涵 审核: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