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身后事”彰显“大民生” ——恩施州殡葬改革试点观察
2020-05-12 11:13 云上恩施

荒山上建成园林式公益性公墓;居民丧葬事务有专人全程帮办;祭祀鲜花实现就地取材……4月30日,在巴东召开的全州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现场会上,兼具“生态、文明、节俭、惠民”优点的沿渡河镇太阳山公墓,获与会人员点赞。

近年来,恩施州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积极探索“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绿色惠民”新模式,为特殊的民生保障书写温暖注脚。

回应关切,保障“逝有所安”

太阳山依山傍水,罗溪河穿境而过,周围青山环绕,全州首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建在这里,当地人将其誉为安放“灵魂”、回归自然的“风水宝地”。

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一排排整齐的墓穴成阶梯状分布,棺材深埋覆土后种植花草,不留坟头,墓碑统一石材、规格和样式,采用卧式石碑,既节约土地又生态环保。

太阳山农村公益性公墓距离沿渡河集镇9公里,所在的罗溪坝是沿渡河镇最大的农村社区,也是巴东县最大易迁集中安置点,安置居民超过2000人。来自全镇33个行政村的贫困户集中搬迁至此,由村民变居民,原籍所在地房屋拆除,老人去世后办理后事没场所、安葬不方便,“身后事”成为群众的一大心病。去年,州委主要领导在罗溪坝调研时,了解安置点居民对殡葬服务的期盼后,立即责成州、县相关部门解决这一基本民生问题,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

当地政府前期选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不破坏生态、不扰民、大多数人能接受”原则进行建设。公墓建设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修路所占60多户的山地和农田,相关居民没要一分钱补偿。

该公墓规划总面积约100亩,一期工程殡仪服务站和公墓占地约30亩,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底建成生态墓葬区1处(墓穴92个)、治丧厅1栋、停车场800平方米;二期规划占地约10亩,拟建土葬墓穴300个、火葬墓穴200个。

沿渡河镇党委书记黄祖贵算了“三本账”:一个土葬单人墓不超过4平方米,节约了土地;深埋不留坟头,体现了生态;公益惠民的收费制度,保障了民生。

据介绍,太阳山公墓由沿渡河政府经营管理,安排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具体管理,巴东县民政局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墓穴和治丧厅收费标准公益惠民。逝者为沿渡河镇辖区内人员(公职人员除外),墓穴免费;在治丧厅治丧时间为一夜的,只据实收取水电费;治丧时间为两夜的,除水电费外,收取基本服务费1000元、卫生费200元。同时,坚持节俭、生态、文明管理,严禁安排生活收人情、严禁治丧厅内焚香烧纸、严禁使用不易降解祭祀花圈、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和抛撒冥币纸钱、严禁从事封建迷信和违法违规活动。公墓区墓穴实行编号管理,安葬一律按照死者死亡时间依次安排墓穴,禁止自选墓位和擅自扩大墓穴。

今年1月20日,罗溪坝易迁安置点老人袁显清因病去世,按照老人生前遗愿,家人将其安葬在太阳山公墓,让老人“逝有所安”,解决了回马寨村老家安葬的诸多难题,节约了殡葬成本。

疏堵结合,倡导文明生态殡葬

太阳山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为恩施州农村殡葬改革提供了样本。

“殡葬改革事关每个人的‘身后事’,也是社会关切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巴东县在弥补民生保障特殊短板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为有序规范殡葬改革秩序找到了路子。”巴东县民政局局长谭德君说,太阳山公墓建设缓解了易迁安置点居民的丧葬需求,对高速公路、神农溪5A景区等“三沿五区”殡葬秩序整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受传统习俗影响,土葬在恩施州广大农村地区盛行。随着人地矛盾日益增大,继续土葬势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农村大操大办丧事,墓地越修越大,遂成奢华之风,乱埋乱葬、大墓大碑、滥用祭祀用品……这些殡葬乱象既浪费资源,又破坏风景;既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痛点”,也是恩施州发展全域生态旅游的“短板”。

“推进殡葬改革,不仅有助于破除传统治丧陋习,减轻群众丧葬负担,还有利于节约用地、优化环境,惠及子孙后代。”州民政局局长黎华辉表示,殡葬改革推进过程中,要疏堵结合,一手抓治理,规范殡葬管理秩序;一手抓疏导,加大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推行惠民殡葬、生态安葬。

2019年8月至12月,恩施州开展了以大墓大碑、活人墓、不易降解祭祀用品、“三沿五区”等为主要内容的殡葬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州整治“三沿五区”散埋乱葬问题323个,整改硬化大墓189个,拆除活人墓154个,整治不易降解生产和经营户437家,整治加工和销售超规格尺寸墓碑厂商31家,殡葬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统筹规划,推进城乡公墓建设

在全州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现场会上,重点推介了巴东县沿渡河镇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殡葬改革“生态、文明、节俭、惠民”的“8个字”目标。

围绕“8个字”目标,恩施州出台殡葬改革系列文件,对坚持公益性方向建设殡葬设施、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相关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县级要建立公益性殡葬场所服务机构,包括殡仪馆、火化设施、公墓;今年全州各县市都要建设公益性殡仪馆和公益性墓地,杜绝私营殡葬服务机构违法建设和经营。同时,将自收自支的殡仪服务中心改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回归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工资和费用由财政足额预算。

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带动,统筹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体系建设。从2020年起,各县市将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至少建设3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按照节地、生态、节约原则,严格执行公墓面积、坟墓规格、墓碑尺寸和绿化要求,10月州级组织验收。其中,单村独建的公墓面积不超过10亩,多村联建的不超过20亩;单人墓不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超过6平方米;卧碑面积不超过0.6平方米;墓区绿化面积要达到80%以上。对验收合格县市,州政府进行以奖代补。

目前,全州殡葬服务公益性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投资1.2亿元的州殡葬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巴东县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建成营运,县城殡仪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立项、可研等前期工作,年内将动工建设;利川市公益性殡仪馆已建成,公墓建设迁址、规划等前期工作完成;咸丰县公益性公墓、殡仪馆已启动建设。(记者 彭绪艳  通讯员 汪 熙)

(来源:恩施州民政局  通讯员:汪熙 责任编辑:朱晓涵 审核: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