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座西南边陲小城按下“暂停键”,我们一起被尘封的18天里,我们没有警服、救援服、隔离衣,只有一只最普通的口罩,但我们却怀惴着温情,在社区、在乡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疫情防控战场上的审计担当。
雷厉风行见真章
新春伊始,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我们停下出行的脚步。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张张“最美逆行者”照片刷爆朋友圈,众多“最美逆行者”积聚起战胜疫情的洪荒之力,他们毅然决然的背影让人感动、给人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压境,我们,45名恩施审计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战“疫”,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各级要求。
办公室辉主任开启群主24小时在线模式,从后勤保障、文件收发、信息统计、上传下达,电话随时保持热线状态,嗓子天天保持嘶哑状态,她耐心细心的工作始终保持疫情传递零差错。
“军令如山”,收到信息后全局干部职工迅速响应,除了部分特殊情况外的35名审计干部在封城前返回恩施。海秀离州城最远,老公在州城值班自己又不会开车,为了在封城之前回到恩施,万分焦急的她只得求助朋友开了三个小时的冰雪路将她送到高速路口拼车。返回恩施已是晚上十点半,一路奔忙直到下车她才发现仓促中竟然还穿着一双棉拖鞋。
绵薄之力见真爱
“我们多一份担当,医护人员压力就少一份。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党员,我想说的是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我们吴科长到所在社区报道后说的一句话。她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使命,冲锋在前,入户摸排、小区值守,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玲子这段时间特别忙,老公在尖刀班、女儿在外婆家,一家三口分居三地,每天除了亲情连线时光,她几乎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主动承担单位四次值班任务,在社区也是多面手,入户摸排、发放告知书、小区值守、社区信息录入…哪里都有她活跃的身影。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们36名党员干部分别就近向14个社区、村委会报道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和值守工作,我们始终与400万恩施人民一起心手相牵,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没有从天而降的天使,却有逆行而来的我们。正在休产假的游游所在村道路封闭,只有一条应急通道,为了解决村民生活的实际困难,村委实行集中采购,她将不足六个月的孩子交由父母照顾,自己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小分队定期将采购物资分发到户。
我们单位一职工年逾七十的老父亲向当地政府捐款1000元,他说:“我们老年人不可能冲在疫情一线,呆在家里就是作贡献,只能略尽心意。”
我们,恩施审计人在这座小城里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守望着春天的来临。
尖刀出鞘见真情
我们5名尖刀班成员都是80、90后,连续两年战斗在海拨1700多的米的齐岳山上,与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在攻坚拨寨的关键时期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回家休息,好不容易盼到春节却又在大年初一接到重返战场的任务。可他们没有犹豫、没有迟疑,微笑着、行动着,从精准扶贫战到疫情防控战,逆行而上,第一时间投身防控疫情斗争前线。
到了村委会,我们尖刀班迅速召集村支两委布署工作。刚开始村民对疫情的严峻性,对严防死守的要求配合度不高,入村后他们作为防控宣讲员,将公务用车改为宣传车向村民宣传防控工作措施和知识;作为疫情排查员与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仔细采集排查外地返乡人员信息;作为矛盾协调员,他们准确了解情况并成功协调劝阻两场拟操办喜宴。他们扎实的工作让大沟村始终保持零疫情。
白天冒着风雪入户,晚上是小伙子们与家人连线的幸福时光。尖刀班负责人聪聪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宝还不足一岁,妻子又在纪检部门工作,孩子平时主要是外公外婆带。大女儿清怡有天晚上视频时跟他说:妹妹都不认得爸爸了,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你,我天天守在客厅盼着你和妈妈敲门,我好第一时间来欢迎你们。看着女儿笑得宛如月牙儿般温软的笑靥,他疲惫的心注入新的暖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相信,再小的个人,也能给时间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力量,也能为我们汇集成无数磅礴的力量。
我们众志成城,我们风雨同舟,我们相信: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
(来源:州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