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恩施,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刑期间,通过“家访”宣传法律,洗礼灵魂,让法律思想、思维不断走向恩施的山野,走向群众心里。
从今年5月起,根据州司法局、州公安局的部署,有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在公益劳动中,要通过“家访”走街串户,宣传道路交通、禁毒、防范电信诈骗、消防等安全知识。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家访”居民不低于10户,“家访”情况通过微信传到司法行政部门。
如何让社区服刑人员在“家访”中不走过场,实现“1+1>2”的效果?州司法局与州公安局组织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人和社区服刑人员代表召开座谈会,探讨社区服刑人员在“家访”活动中“怎么访”“访什么”。
在建始县、恩施市和利川市的探访中,记者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在“家访”活动中,首先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和思考,不断传递法律思维,让法律意识扎根群众,同时也让社区服刑人员的灵魂得到洗礼,让他们在服刑期满后更好融入社会。
据了解,下一步,我州将加强“家访”活动顶层设计,让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参加平安建设,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记者曾维明 通讯员田凯)1,“家访”让摩托车司机戒了酒
最近,建始县代陈沟42岁的村民戴成图(化名)有些高兴。
多日来,他在建始县高坪等地从事建筑行业,许多工人和他一起干活。“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开晨会,安排活路。”戴成图说,我就把交通法规念一遍,跟我一起做活的彭成国经常骑摩托车,听了我的宣传后,竟然戒酒了。
彭成国说,以前我认为喝点酒骑摩托车问题不大,技术好,慢点就好了。但是听了戴成图的法律知识介绍,看了《生命没有彩排》,真的蛮吓人。我每天都要外出做建筑,主要就是靠摩托车。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戒酒。
戴成图是建始县业州镇的社区服刑人员,他因为酷爱枪支,从网络上购买了枪支零部件自己组装。“我把枪支重新改装,里面装的子弹可以打穿树木,杀伤力强。”戴成图说,我被判刑两年,缓刑两年。
到建始县业州镇司法所报到后,戴成图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法律意识淡薄,不清楚法律的界限。” 戴成图说,司法所每月都安排法律课堂,让我明白了不少法律知识。
建始县业州镇司法所所长罗宇说,每个月我们都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不仅了解自己所犯法律,而且还针对交通、森林、婚姻、刑法等分期授课,让法律入脑入心。
戴成图的反思,让他认识到自己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惩罚。而法院判决的缓刑是对他的一次宽大处理。“我意识到凡是违法的事情,千万不要碰。” 戴成图说,还要以身说法劝解周边的人都不要触碰法律。
罗宇说,社区服刑人员的“家访”有个过程,首先通过司法所的法律培训,让法律的思想进入他们的大脑,然后通过他们的“家访”传递给基层群众,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
建始县社矫局局长吴昌敏说,社区服刑人员本人通过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然后通过家访现身说法的方式,让法治宣传更有仪式感,不仅让当事人受到了教育也让家访对象受到了教育。
社区服刑人员“家访” “1+1>2”的效果逐渐显现。
2,家访,涤荡于自己内心的灵魂洗礼!
60公里外的恩施市龙凤镇,28岁的汪梅(化名)也是一名社区服刑人员。8月6日,她和家人一起度过了她28岁的生日。“感谢法律给了我宽大处理的机会,能让我和家人一起度过28岁的生日。”汪梅眼睛里有些泪水。
汪梅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按法律规定,她属于社区服刑人员,每月要参加不低于8小时的公益劳动。
今年7月初,恩施市龙凤镇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培训。“一次寻常的家访、一次警示般的宣传,实际上也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并且得到社会肯定的方式。”恩施市社矫局计虹说。
汪梅说,在仔细观看和了解了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后,《生命没有彩排》《拒绝自杀式骑行》……警示片里一幕幕惨痛的交通事故场景让人震惊,逝者家属一声声悲凉的呼唤令我心痛,肇事司机囹圄内悔恨的泪水使我扼腕。不遵守交通规则,酒驾、醉驾、毒驾,超员、超载、超速,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就是这一点点罪恶的一念之间背后,将会是多少家庭的妻离子散,也将是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啊!而这,也更坚定了我要把交通安全知识、把自己切身感受传递到身边亲朋好友以及更多人的想法。
汪梅说,邻居陈阿姨今年已有50多岁了,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挣钱,两个孩子的操持基本上都落在了陈阿姨的肩上。看见我,陈阿姨微笑着朝我挥手:“小汪来家里坐坐。”“哎!”
坐在陈阿姨家的堂屋里,汪梅打开了存在手机上的交通安全视频。“陈阿姨,这是一部交通安全宣传片,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我们一起来看哈嘛。”“哦?是吗?我来看看。”这是一部以近几年来发生在恩施州内的亡人交通事故为背景的交通安全宣传片,片名叫《生命没有彩排》。随着宣传片的播放,陈阿姨的额头也慢慢的皱了起来,“不注意交通安全真的害死人,硬是太惨了,哪门得了?”
陈阿姨看得入神,汪梅在一旁做着宣传:“是啊,交通安全看似是驾驶员才要遵守,实则全民都要学习,您比如过马路要等绿灯了才能走、不坐超载车等等。”陈阿姨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突然拿起了她的手机。
“小汪啊,你说的对,我也要跟我在外务工的那个多扎咐(土家方言,指叮嘱)哈,千万莫喝酒哒开车!”电话接通了,陈阿姨倾诉着对电话那头大叔的思念和叮嘱。
汪梅说,第一次家访,能得到陈阿姨的肯定,让我对自己接下来走访工作的开展倍增信心,同时也为自己的所做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感到欣慰。
家访还在继续,早餐店的罗大哥、超市的廖大姐、跑单轮的小李……每走访到一处,汪梅所看到的,是这一部部交通安全警示片在大众心中所引起的共鸣;所听到的,是对我走访工作的声声肯定;所收获的,更是涤荡于自己内心的灵魂洗礼!
3,“家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区服刑人员在“家访”中宣传安全知识,这是州司法局、州公安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项新举措,是顺应社区矫正改革发展、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7月份,我一共走访了13户居民。”
“我通过到邻居家串门,让邻居观看警示教育片的方式来宣传交通安全。”
“我在小区屋场会中,结合自己犯罪的经历现身说法。”7月24日上午,州司法局会议室气氛热烈,来自全州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服刑人员代表共十余人齐聚一团,大家围绕社区服刑人员“家访”活动展开热烈讨论。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顺应社区矫正改革发展,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今年,恩施州司法局与州公安局密切配合,创新举措,推进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在公益劳动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以“家访”的形式走乡串户,宣传道路交通、禁毒、防范电信诈骗、消防等知识,提升居民安全意识。
据了解,我州现有社区服刑人员近2000人,今年以来,1600余名有活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共“家访”11000余户群众,发放交通安全、禁毒、防范电信诈骗、消防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2万余次,受教育群众5万余人。
“社区服刑人员‘家访’活动不仅让他们心灵得到洗涤,也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建始县业州镇司法所所长罗宇对“家访”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大家认为社区服刑人员“家访”活动对于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健全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自身建设,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工作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全州要在社区服刑人员“家访”活动内容、程序、保障上下功夫,加强顶层设计,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日常化“四化”同步,深度推进;要加强评估,完善提高,把源头工作抓到源头,把日常工作做到日常,把主体责任压到主体;要深度研究,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的接受改造;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正面舆论,让人们理解、支持、参与社区服刑人员“家访”活动,从而实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降低社会危害性,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