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闷的夏日午后
想喝星巴克抹茶拿铁
星巴克抹茶星冰乐
想吃星巴克抹茶蛋糕
星巴克抹茶布丁
必须要含抹茶的
不是因为小编有抹茶情结
而是因为星巴克的抹茶
来自咱大恩施的秋木村
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认识秋木君呢
秋木村是怎么成了
星巴克的抹茶基地
这还要先从秋木村种茶说起
秋木村种茶历史悠久
然而,交通不便
种植不成规模
发展一度面临困难
提出要种茶
一开始村民们十分排斥
发展茶叶受挫
2006年村干部开始发动群众种茶
成天守在田间地头
讲政策、讲前景、讲发展
村民却不理解,不配合
不知道茶叶产业的前景如何
有过激的村民还指着村干部骂
好田好土都拿来种茶,茶又不能当饭吃,我们吃什么?过年没吃的了,我们都到你屋里吃去。
2018年3月
“尖刀班”来了
秋木村种茶的僵局打破了
“尖刀班”通过反复协调,成功引入两家茶企,成立楚蕊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维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力争做大做强茶产业。
两家合作社在村里展开差异性发展。根据海拔差异和土壤特征等,楚蕊茶叶合作社主要发展鄂茶1号,维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龙井4号。
既相互竞争
也相互促进
看到“尖刀班”动了真格
村民们的态度也有所转变
在群众会结束后
都争相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
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尖刀班”成员——恩施市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杨腾钦,内心十分震撼。
当时在场的大多都是老年人,有的老年人按红手印时手都在发抖!可能这就是老百姓最淳朴最认可的一种方式吧。
村民的认可是最大的动力
绝对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从此
“尖刀班”开始与茶叶较劲儿
带领村民壮大茶产业
在一次次“骂声”和一次次“保证”中
秋木村的茶叶产业发展起来了
村民逢人就说
幸好有尖刀班
幸好村里发展茶产业的
意志坚定
种茶这个事,搞得
真是不容易啊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2018年3月
恰逢上海交通大学研学团队一行到恩施考察
走进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
就是这片茶园
研学团队一行
遇上了,就中意了
随即对茶叶进行检测
无公害
硒含量高
星巴克在众多检测样本中
瞄上了秋木抹茶
在实地考察后
与秋木村维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有多少要多少
据合作社负责人王雪云介绍
目前抹茶基地只有50多亩
完全是供不应求
与星巴克合作后
老百姓种茶的积极性更高了
明年,再增加200亩一点问题都没有
王雪云还告诉小编
春茶上市的时候
茶农采春茶交给合作社制成恩施玉露
恩施目前只有26家公司可以使用玉露商标
我们的茶可以用
说这话的时候
小编感受到了
王雪云满满地骄傲和自豪
重点是
采完春茶一个多月后
茶农的第二次收益来了
采摘抹茶用茶叶
一个老人,采抹茶每天可挣500元
种茶!真的搞得
听完王雪云的介绍
迫不及待的想去茶园看看
走进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
云淡风轻,树木葱茏,风景诱人
1400多亩茶园如诗如画
行走其间
享受这种难得的休闲
快看
好美茶园
茶园染绿了山头
村里另外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厂正在紧张建设中↓↓↓
咦,这是在干嘛
看起来很好玩的样子
合作社负责人范绍波介绍
工人在茶园建设游步道
砂浆、木料坐缆车到面工地的工地去了
茶园另一边正在建一个观光亭
小编很好奇
茶园的美景都看不完
难道还有比茶园更好看的景
来到维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工人师傅正在晾晒红茶
该合作社的茶园今年已生产近四千公斤抹茶销售给星巴克,还生产了1.5万公斤绿茶和红茶销售到武汉、杭州、北京等地。
这里便是星巴克的抹茶基地
游客在茶园观光
工人师傅正在抹茶基地查看
一个现代观光茶园已雏形初显
忽然,飘来一阵歌声
循着歌声往前走
原来有村民在采茶
采茶的老伯已经73岁了
说着,又唱起了自己编的歌
听清楚了吗
小编给你翻译一下
听不懂没关系
大伯的意思就是
种茶好
种茶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种茶!搞得!
顺着游步道继续前行
进入一片小树林
突然
美景出现得猝不及防
此刻小编要
@新塘,你被看光了
恍然大悟
茶园美景看不够
山外美景看不完呀
星巴克瞄上的不仅仅是秋木的茶吧
小编断言
秋木,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瞄上
来源:恩施发布
记者:谭晓华 牟凡 汪书宇 邹明镇
责编:文梦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