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出彩宣恩人丨尹松山:老骥伏枥新“愚公”
2019-05-30 11:45 云上恩施

云上恩施报道(宣恩通联记者 王俊 通讯员 郑家云)“中岭山高碎石多,坡陡林密路难过,昔日运输靠背篓,如今汽车如穿梭;若问谁是修路人,众口齐赞松山哥,坚持修路若干年,造福子孙真楷模。”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族民间优秀艺人“全挂子”李忠和老师创作的这首即兴山歌,道出了椿木营乡勾腰坝村8组中岭山71岁新“愚公”尹松山的事迹。

1995年以前,8组中岭山与外界的联系,仅靠1条“羊肠小道”, “山高土石多,出门就是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是中岭山曾经的写照。

“村民每次到椿木营集镇上赶集来回至少需要6个小时,有一次我家里整地平,从椿木营买了三包水泥,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才将水泥背回家,那硬是苦,到路上都巴不得把水泥甩了。”说起曾经的艰辛,尹松山满是苦涩。因此,尹松山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家乡可以通公路,再也不用背东西了。

发展的烟叶运不出去,烂了;孩子读书走山路太远,哭了;每次从集镇到家一个来回,累了。艰辛的环境,让要致富、先修路的想法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

1995年冬,尹松山第一次组织全组25户村民筹资修建通组道路,为解决资金问题,他带头捐资10000元,买回雷管、炸药,拉开了修路的帷幕。修路期间,尹松山总是天蒙蒙亮就带上工具上工,一直要忙到天黑才回家。“最难的几处是从9组女儿台到八角湾和紧绷岩路段,土方、石方多,难啃的骨头我们就一锄一锄的挖,一钢钻一钢钻的翘,我们每天分班战斗,耗时近一个月,终于完成了土方毛路。”回忆起在大山中开路的情景,尹松山的言语间透着辛苦与执着。

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尹松山带领村民终于修通了一条半米宽的毛路,但这时由于资金问题和修路的异常艰辛,许多村民打起了退堂鼓。“当时看着眼前刚刚修建的毛路,想着曾经背水泥的艰辛,我决心,一定要把路修通。”困难没有吓退尹松山,他下决心还是要把路修好。

村委会了解到尹松山修路面临的困难后,便与尹松山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决定由村里牵头,组织每户到信用社贷款修路。“当时一户贷了1000元,有了钱,我们的第二次修路在1996年的冬天又开始了。这次我们资金多点,决定请大型机械来修。我记得,当挖土机开进山的那一天,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看热闹,看着在挖土机的作业下,道路越来越宽,村民们高兴极了。”谈起历经曲折却热火朝天的第二次修路,尹松山脸上挂满笑容。

挖土机作业快,没过几天,一条宽3米多的道路在山旮旯里蜿蜒而出。但当道路修到三分之二时,因要占用一村民山林,该村民不同意,修路再次停工。

“当时我就在想,开弓没有回头箭,路必须要修通,但也不能让村民吃亏。经过和家人商量,请村里帮忙协商后,我决定把自己的一片让出来,以山换山。”尹松山说。在尹松山出让山林和村里的协调下,修路终于再次开工了......

“经过这三次曲折,一条长约4.9公里的道路终于修通了,我记得当时许多村民自发的买了鞭炮到修通的公路上欢呼庆祝,从此,我们8组终于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路终于通了,尹松山心中满是欣慰。

2017年10月,勾腰坝村争取补短板项目资金计划修建勾腰坝村到鹤峰县的县级出口路,尹松山听说这个消息后,又主动请缨负责纠纷协调和质量监督,还让修路工人到家中吃饭。

“勾腰坝村到鹤峰的这条县级出口路很近,但一直因山势陡峭,所以没有修建,这次纳入补短板项目,就是想村民到鹤峰县更方便,鹤峰游客到勾腰坝旅游也更便捷。尹老都71岁了,但他还天天在工地上监督质量,山上山下的测量道路,很辛苦,很佩服他。在他的努力下,道路圆满完工,也圆了勾腰坝村民便捷出行到鹤峰县城的梦。”勾腰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平介绍道。

年逾古稀的尹松山,在中岭山上书写着“愚公”精神的真谛,每当有人问他修路苦不苦,他总笑着说:“修路造福子孙后代,再苦再累也值得!”

来源:云上恩施宣恩通联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