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因为学业负担、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成为一些考生、家长和老师的困扰。
5月29日,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刘美霞提醒考生、家长和老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焦虑”,调整心态,自信迎考。
如何应对考前焦虑?
越临近高考,考生越容易产生考前焦虑。刘美霞介绍,近日来,每天都有四五个来医院咨询相关问题的考生、家长、老师,“有的考生从高二开始就来咨询,不少考生从两三个月前就来咨询了。
“考生的压力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其中,内部压力要格外引起重视。考生内部压力主要来源于是否自信,考试目标值确定得是否合适,对自身现状是否满意等,因为害怕失败,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对此,刘美霞建议考生,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其次,要做一些放松训练,例如深呼吸和运动;最后,严重的焦虑会导致失眠,可以服用改善睡眠的药物来调节。“一般的抗焦虑药物起效要两周,现在已经来不及服用了,但可以短期内服用适当的改善睡眠的药物,这个我们是不反对的。”刘美霞说。
家长老师要接受考生释放情绪
前来咨询的人群中也不乏家长及老师的身影。“家长跟着孩子一样紧张,当孩子表现出焦虑的时候,他们也会产生连带的焦虑状况。同时,老师也会焦虑,他们怕学生考不好,也怕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得不到体现。”刘美霞说,当家长和老师产生焦虑状况时,也会影响考生。
“考生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很可能因为焦虑而导致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从而出现发脾气、砸东西等行为,以此释放焦虑情绪。一些家长和老师看到考生这种状况,也许会觉得孩子不正常、不听话,自身产生焦虑情绪的同时,一味去制止考生,不让他们发脾气,不接纳他们释放情绪的状态,甚至觉得考生没救而放弃他们,这都是不可取的。”刘美霞在处理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咨询时,反复强调要充分理解和引导:“考生出现上述情况时,家长和老师不要责怪孩子,要告诉孩子‘你的这种情绪很正常,释放出来就好了’,多沟通,多理解。”
考中焦虑更可能影响考试发挥
相对于考前焦虑来说,许多考生在考试期间产生的焦虑情绪更有可能影响发挥。对此,刘美霞建议,考生明显感觉到自身紧张与焦虑时,不妨多做几次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解压方式,只是许多人深呼吸的方法不正确,达不到解压效果。这跟我们平常呼吸不一样,深呼吸时,吸气时要保持肚皮凹陷,呼气时要保持肚皮鼓起,正确深呼吸两三次后,身心就能得到一个明显的放松。”
因为某一门学科感觉考得不理想从而影响其他学科考试,这也是许多考生在考试期间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每年都有考生咨询这样的问题,甚至有考生第一门感觉没考好,直接弃考。这种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要从三方面看问题。第一,正确认识到一门没发挥好并不意味着整个考试都糟糕;第二,认为自己没考好并不等于真的没考好;第三,也许是试卷难度大,大家也许都没考好。总之,不要灾难性地夸大结果。”
与此同时,刘美霞提醒考生:“高考的两天,如果因为考试出现一时的睡不着,也不要担心,不要认为睡不好就等于考不好,偶尔的睡不着并不影响我们的警觉性和注意力,如果心里担心,适当喝一点咖啡提提神就可以了。”
来源:恩施晚报 记者 阮璐
http://www.enshi.cn/2019/0530/751426.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