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有人不信了
恩施人说话怎么可能听不懂?
中英文八县市各乡镇方言随便来!
先别吹牛,听完再说
▼
@#¥%&*……???
别走啊!难道你不想知道他在说啥?
这难道是什么罕见小语种?
听说全州现在只有一个老师在教
也只有几十个孩子在学
5月23日
我们前往宣恩县高罗镇中心小学为大家揭秘
▼
听说这个班开在学校的少年宫
跟着这些孩子走一定没错
嘘,老师来了
这个教室看上去很特别
看这行字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你是不是猜到了什么?
没错,老师就是开头视频里的人
他的名字叫冯大文
他说的不是外语,这种语言叫
苗 语
翻译一下开头听不懂的那段话——
城镇化让我们迁搬
东一户,西一户
南一人,北一人
整体集聚慢慢分散
虽然房子更加漂亮
虽然道路更加平坦
但我们的习俗
我们的语言
却渐渐消失
这可能是冯大文的心声了
对于乡村的变化
他的内心既充满喜悦,又伴着失落
今年56岁的冯大文
出生在宣恩县高罗镇小茅坡营村
那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保留完整苗语的地区
他是目前全州唯一从事苗语教学的老师
机会难得,一起来蹭一堂苗语课吧
我从学说话起,就说的苗语,村里的人也都说的苗语。直到上学时,才开始接触汉语,费了好大劲才学会。
工作之后,冯大文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教孩子们汉语
但苗语,一直让他割舍不下
这部2013年出版的苗语教材
还有着他的心血
当时,教材配套光盘里的苗语诵读
是冯大文和他的两个妹妹一起录制的
教材里的一些人物配图,还是他的亲人
冯大文常年把教材带在身边
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常常心生感慨
教材出版了,会说苗语的人却越来越少了。高罗镇的苗族集聚地,除小茅坡营村外,还有不少苗族寨村,但随着年长者渐渐老去,年轻人离家谋生,孩子们接受现代教育,口口相传的苗语、苗歌、故事都在面临断代的危险。
说到这里
你是不是想到了一个人?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他
小茅坡营民族小学,曾经是全省唯一教苗语的小学,而学校的冯万清老师,也是当时唯一的苗语老师。
冯万清和他的学生。
(资料图片,摄于2008年)
10多年来,冯万清独自坚守在这里坚持苗语教学。而这个小小的学校,冯万清带过的学生最多的时候才10多名,最少时只有3名。他退休前,很担心以后再也没有人教孩子们苗语。
巧的是
冯万清和冯大文同属一个家族
冯大文虽然年轻一些
但论起来,他还是冯万清的长辈
冯万清退休了
但他和冯大文都没想到
有一天,苗语教材又派上了用场
在高罗镇人民政府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2017年3月,高罗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设了苗语班,由冯大文担任苗语教师,每周上两次课。
让冯大文没有想到的是
苗语班开班首周几乎没有学生来上课
……
他很着急,但也明白,长辈们已经基本不说苗语,要孩子学好他们没有兴趣的苗语,没有那么容易。
冯大文觉得,首先要提高家长们的认识。于是,他挨家挨户进行家访,耐心向家长们解说苗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到了第二周,苗语班的学生人数猛增,只好临时增加坐椅,一些学生还只能挤在门外听课。
从此,冯大文从数字、人物称呼开始,一字一词地教孩子们说苗语,还给他们讲苗族的渊源和民间故事,带他们去小茅坡营体验风俗独特的“苗年”。孩子们学得很快乐,很带劲。经过两年的教学,150多名孩子学会了苗语中的日常用语,并多次参加县、镇“非遗”展演。
这些学生以苗族的为主,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语言究竟是怎样的。还有一些其他民族的孩子,只要感兴趣,我们都欢迎。
冯大文很想念生他养他的小茅坡营
每周都要回去一次
用亲切的苗语和亲朋老友说说话
他很喜欢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还将它翻译成了苗语
一起听听看
想不想学?
冯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简单易懂的
中文版读音注释
试试看,现在你会用苗语念诗了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需要有滋长的土壤
冯大文还是很有信心
只要孩子们还在学,
苗语就不会失传。
来源:恩施发布
记者:梅珂、刘亚丽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