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视频|“探秘恩施马铃薯”系列报道③:小土豆成了致富“金豆豆”
2019-05-23 21:09 云上恩施

云上恩施报道(融媒体记者 蔡傲丽 段锐 巴东台 朱映城 利川台)“早上金苹果,中午马尔科,晚上洋芋坨坨打汤喝。”这句谚语的流传,正是土豆在恩施土苗先辈生活中的真实写照。201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将其作为富民强州的重要产业发展。曾经解决温饱的小土豆,摇身变成土苗儿女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现年49岁的周永忠是恩施市三岔镇鸦沐羽村村民,以前,由于爱人身体原因,加上儿子脑瘫、女儿读书,家庭生活艰难,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生活搞不走,没办法,就慢慢种洋芋,2017年种了40亩洋芋,收购价8角钱,每亩能够搞个千把块钱。” 周永忠说,鸦沐羽村一直以来就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他依靠大量种植马铃薯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后来,政府支持种马铃薯,他便扩大规模,到今年种了138亩,一跃而成村里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大户。

5月17日,恩施市三岔镇鸦沐羽马铃薯种植基地,成片的马铃薯长势正旺,土豆花儿竞相绽放。(来源于中国硒都网

目前鸦沐羽村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其中核心区域基地323亩。据鸦沐羽村党支部书记熊绪祥介绍,通过采用育芽带薯移栽地膜覆盖,一亩地最低可以产4000斤,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当时村里248户贫困户,就有175户贫困户参与种植马铃薯,全部是靠马铃薯产业脱贫的。”

依靠马铃薯整体脱贫的鸦沐羽村人,看到旺盛的市场需求,现在又有了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动作。今年村里引进里仁公司生产马铃薯面条,同时修建了一个马铃薯储藏仓库,为今后马铃薯发展奠定基础。熊绪祥说,“我们现在整个三岔的土豆都是供不应求,有多少卖多少,保底价每斤一元,跟着市场价走。”

以保底价收购马铃薯的,是三岔镇最大的一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惠生合作社。惠生合作社通过“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株行距、统一净作、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疫病防控)对核心基地进行管理,然后统一以“恩施硒土豆”的公用品牌对外销售。

据惠生合作社理事长王萍介绍,他们相当于一个合作联社,联社组织有12家马铃薯合作社、种植大户,一起生产恩施硒土豆,惠生合作社再统一收购销售,统一打造恩施硒土豆品牌形象。今年他们已带动12家马铃薯合作社及438户农户,种植马铃薯3000亩,其中贫困户252户。

截至目前,恩施市发展马铃薯37万亩,亩平收入超过了4000元,相对于烟叶、粮油等增收20%到50%,小土豆真正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我们下一步重点关注产业的后续发展,主要是搞好深加工,搞好技术服务,为这个产业注入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力,保证我们这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恩施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局局长邓宏彪说。

利川市团堡乡也是恩施硒土豆的主产区,在这里,由石板岭蔬菜专业合作社对马铃薯进行“四个全”(全覆盖、全地膜、全净作、全植保)的高标准种植,其生产规模达到4000亩,产品供不应求。

据利川市石板岭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旭昌农业董事长陈吉生介绍,去年他们线上销售了700吨,线下销售了2000吨,他们以保底价8角钱的价格收购村民种植的马铃薯,所以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

过去的温饱薯,一下成为“香饽饽”,恩施硒土豆由传统产业升华为特色品牌,并成为继恩施硒茶之后的第二大脱贫产业,小小的硒土豆,做出了大文章。产业发展,方心未艾。

我们有理由期待:恩施硒土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