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 (鹤峰通联记者 申玉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确立的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鹤峰县博物馆,4位小小讲解员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一场不一样的“文物讲解",鹤峰县融媒体中心还通过直播的形式全程记录孩子们的博物馆解说"首秀"。
在鹤峰县博物馆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的陈列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木质的书箱。“它的主人叫陈子杰,他是地地道道的鹤峰人,也是回鹤峰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国共合作时期,还在武汉读大学的他,受党组织委派,怀着满腔热血从武汉回到鹤峰县城传播革命火种。他在鹤峰县城封火墙上第一次挂出了马克思,列宁的画像,喊出了‘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的口号。还辗转五里、走马等地发动群众、传播革命主张……”小讲解员李正冬面对观众气度从容,举手投足间都颇具讲解范儿。
“这石担是贺龙元帅平时用来强身健体的,但它还有其他作用。当年工农革命军在鹤峰梅坪堰垭整编队伍时,当地若干青年踊跃报名参军,15岁的王小三也来‘凑热闹’。贺龙元帅拍拍这土家小伙稚嫩的肩膀,指了指石胆说:‘能举起这石担吗?’小伙搔头憨笑,只敢抓不敢举。元帅说:‘那还当什么兵!’小伙回家后自己拿木棒两头各绑一石,天天练举。一年后他又来找贺元帅,要求举石担,当着众人的面,小伙运足底气,一下子将石担举过了头!元帅哈哈大笑:‘这还差不多,当兵的事,批了!’小伙不知有多高兴!后来这个石担也成了贺龙元帅挑选士兵的一个标准。”丁子钧的讲解生动有趣,声音抑扬顿挫,配合着手势指引,得到很多“粉丝”点赞。
在陈列的“三十二烈士”残留的步枪碎片旁,小讲解员鲁析怡分享了发生在鹤峰鼓锣山三十二壮士的故事。
小小讲解员精彩的解说让更多人了解了鹤峰的红色文化,直播活动也让很多人通过线上参观鹤峰县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真切感受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鹤峰儿女创建、巩固、发展以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过程。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博物馆还将会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希望以博物馆为载体,利用馆内资源,让鹤峰光荣革命传统和厚重红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