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恩施故事,传播恩施好声音,扩大恩施美誉度和影响力, 从五月份开始,恩施州委宣传部、恩施广播电视台与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专栏节目《直通恩施》,每次10分钟,一个月播出两期,具体播出时间为周一晚上10点25分在湖北公共新闻频道首播,周二上午11点重播。
节目以推介恩施产品、讲述恩施故事、记录恩施发展等方面为主要内容。5月6日晚已播出第一期,以恩施硒茶为主题,讲述了恩施州如何通过茶叶实现脱贫攻坚梦想,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的故事。
湖北恩施自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十分适宜茶叶生长,茶树种源资源丰富,自然品质优良,恩施州出产的茶叶富含硒元素,是一种珍贵的保健饮品。恩施玉露和利川红是恩施硒茶的杰出代表,不仅在2018年入选了国事活动茶叙用茶,就在前不久,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还成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绿茶、红茶独家供应商。也是恩施全州农民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
如今正是茶叶飘香的时节,随着恩施地区春茶的开采,全国各地茶商纷纷前来抢购,为当地茶企和茶农带去了丰厚收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恩施:如何让绿叶子变“金叶子”?》。
(点击观看视频)
春茶上市销售火热 线上线下供不应求
2018年,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被选为国事活动茶叙用茶,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亲稀源茶厂的负责人蒋子祥趁势而为,立马扩大了自家的茶园面积。
恩施亲稀源硒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蒋子祥:去年我们的玉露产能是6万多斤,今年计划做到10万斤。从去年底,我们的基地扩建了两千亩左右。
受低温天气影响,今年的春茶开采时间较往年推迟了近十天,茶叶价格比去年上涨了3成,但是采购商们依然是抢着订购。在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有着三十多年卖茶经验的刘美才说,这些年,靠着好的茶叶品质和售卖信誉,今年春茶一开市就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恩施茶商 刘美才 :从昨天到今天,一起卖了110万。
线下供不应求,线上销售更是火爆,在鹤峰县集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区,新茶上市以来,网上的销售额就超过32万。目前恩施市茶叶正逐步进入高峰生产阶段,今年,春茶产量预计比去年增长10%,产值增长15%至20%,整个茶叶交易市场的交易也将进行到五月底才会结束。
鹤峰:打造全域有机茶叶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打造全域有机茶叶,这是恩施作为一乡一业产业打造过程中提出的目标。随着恩施春茶的相继开采,春茶的收购价格以及质量要求都由“全域有机产业协会”统一制定,有机绿茶成为茶农增收的重要产业。鹤峰县骑龙茶叶有限公司有机茶收购现场,茶农正排队等候公司收购人员为自己的茶叶定级划价。
恩施鹤峰县邬阳乡邬阳村五组村民 李汉林:按照他们的质量标准,每天能够达到每天300块钱以上,一般都在一亩一万块钱以上这么个标准。
鹤峰县邬阳乡石龙寨村一组村民胡吉满是茶叶种植大户,现在全家依靠有机茶收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恩施鹤峰县邬阳乡石龙寨村一组村民 胡吉满:今年行情还可以,已经摘了一万多块钱,摘完搞个六七万没问题。
茶叶是鹤峰县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鹤峰县已完成有机茶认证9000多亩,9个乡镇的3.7万亩茶园和3万亩野生茶纳入有机转化,力争2021年完成10万亩有机茶认证。
宣恩:重点打造“伍家台贡茶”
发展平台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在创建有机茶园的同时,宣恩县积极打造贡茶品牌,通过举办系列文化营销活动,让“伍家台贡茶”品牌享誉世界。
依托伍家台得天独厚的茶园景观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宣恩积极走茶旅融合、产旅融合、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如今在伍家台茶园,既可以前往茶山栈道、贡茶文化广场、尖峰亭、乾坤壶等“地标”建筑游玩,又能在贡茶展厅中欣赏茶叶加工、茶艺展演、贡茶文化等。今年,伍家台茶旅文融合示范区更是成为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线路首选。
游客 冉琼英:到这里来了,满眼一看全是绿色,所以说心情也会变得好。
景区的发展也让附近村民发现了新商机,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吃饭、住宿等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景区内实施核心区域特色民居改造250户,培植农家乐20余户,在给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捧上了旅游致富的“金饭碗”。如今,在积极推进茶旅融合、产旅融合、文旅融合中,宣恩县实现了脱贫攻坚、品牌创建、文化旅游的碰撞,铺开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画卷。
做大茶产业 助推茶农脱贫致富
在恩施,茶叶不仅是山水的馈赠,更是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富民产业。
目前,在恩施市屯堡乡,1200户村民已经靠着种茶脱了贫。而在利川市,随着本地优良品种毛坝早、冷后浑、龙井43等茶叶相继开采,茶农也将迎来可观的收入。
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 村民:本来是在广东的公司打工,公司上班五六千块钱一个月,回来七八千一个月。
五二村有30多年的种茶历史,目前全村有1680亩茶叶,人均两亩茶,每年可以带来1万元的经济收入。随着老茶园改造、品种改良和有机茶叶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增加当地村民收入。2018年底,利川市茶园总面积24.5万亩,茶叶产量达万余吨,让5万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恩施利川市毛坝镇五二村党支部书记 吴淳:整个毛坝这些茶园,把我们毛坝几万人也养活了,不光是养活了,而且我们日子也好过了。
长江评论:
如何让绿叶子变“金叶子”?
我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产茶,涉及到的产茶县有1000多个,其中重点产茶县有100多个,而在这100多个重点产茶县中,大多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如何通过茶叶实现脱贫攻坚的梦想,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是大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就拿恩施来说,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10年前,恩施的茶园面积只有65.4万亩,农业产值5.9亿元,10年后的今天,恩施茶园面积达到169万亩,产值38.5亿元,综合产值135亿元。面积扩大了不到三倍,产值却增加了6倍,也就是说,同样一片茶叶,在恩施发挥着不同的价值,而这正是源于恩施全州一盘棋,对茶叶品质的严格把控,也是源于恩施推行全域绿色化,全域有机茶,也是源于恩施招商、旅游等品牌活动的宣传推介,更是源于恩施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放大生态优势、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给恩施带来的是丰厚回馈。如今,恩施玉露和利川红,已经成了恩施州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带动了全州农民增收致富。武陵深处,一个由全新发展理念支撑起的绿色经济增长极正拔节生长。
来源:湖北新闻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