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央文明办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发布4月中国好人榜。
经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5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湖北共有7人荣登榜单。恩施州鹤峰县燕子镇司法所原所长易满成光荣上榜。
易满成何许人?
我们来认识一下他
易满成,男,195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鹤峰县原咸盈乡、乔云乡、清湖乡党委副书记、乡长,1996年调入司法行政系统工作,后任鹤峰县燕子镇司法所所长直至退休。
易满成于2005年、2011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2006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201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2018年5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易满成常年走村串户
奔波于方圆数百里的山岭村寨
他究竟做了些什么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徒步行走16万多公里,穿烂了上百双鞋。共接待来信来访和咨询6000多人次,调解各类纠纷1500余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00万元,稳住企业投资3000万余元,为政府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为弱势群众维权200余万元,处理26起人命损害、民事赔偿案件,果敢化解了20余起即将发生的群体性闹事。
是不是被一组数据就惊呆了
了解他的事迹后就是满满的感动了
他被称为土家山寨的“和谐使者”
在当地党委、政府眼里
他是化解基层矛盾,排解社会纠纷的“消防员”
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在当地百姓眼里
他是信得过、靠得牢的贴心人和代言人
易满成心中的五件事
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处理和遏止群体性事件是当仁不让的“要事”;在新的形势下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他考虑的“新事”;党委政府难以处理进而交办的影响当地和谐稳定的信访和纠纷案件是他的“大事”;有些如不及时排除就会酿成矛盾与纠纷的苗头和动向,是他经常关注的“小事”;工作得到各级充分肯定,百姓拥戴,一方平安,是他感到温暖和宽慰的“喜事”。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认准一个理: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易满成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传承着土家山民勤劳、善良、诚实的特质。参加工作34年,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与农村、农民结下了深深的情缘。进入司法行政系统13年,足迹踏遍了燕子山乡方圆百里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长期的基层群众工作,让他体会到,解决老百姓的事,一定要用心、用情,和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不戴“高帽子”,不打“空调子”,以心换心,以理服人,才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燕子镇山大人稀,路途遥远,山高坡陡,地理条件恶劣,在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下,长期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满成,常年奔波于全镇的村村寨寨、山山岭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只要有电话求助,路再远再难,他都要立马赶赴现场。2006年新春后的一个傍晚,他冒着严寒,徒步二十多公里调处一起人命纠纷,整整一天一夜为双方调和,使得事件圆满解决。当地群众由衷地称赞道:“干工作有易司法这样认真负责的,真是少见!”
易满成自2005年以来既当司法所长又兼任镇信访办主任,每年要受理、调查处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每年接待来访、来信、来电300余人次,对这些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要逐一研究,找出化解对策和解决办法,还要亲自主持调解。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复杂案件形成处理意见提供给领导参阅。为了这一工作要求和目标的实现,他加班加点,从来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五一”、“十一”,也没有完整的休过假。
老易在燕子司法所长任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案子处理数百起,他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受到老百姓爱戴、尊敬。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易满成于细微末节处,从点点滴滴中诠释着一个人民公仆的爱民情怀和固有本色。
他念好一本经:服务科学发展履好职
22年的司法行政工作,易满成准确把握职责定位,为党委政府分忧,努力为地方经济科学发展服务。用鹤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曾任燕子镇常务副镇长)覃长玉的话说:“易满成顾全大局,服从整体,能把司法行政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得这样紧密实属难得,真正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2007年7月2日,连续几个月来笼罩着燕子镇党委、政府领导心中的阴云终于被驱散。吴某因公路修建占地于2006年12月向政府申请赔偿山林、土地、房屋损失八万元的疑难案件得以解决,最终以补偿一万元而结案。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05年3月,燕子镇政府决定修建三溪村四组公路,当地蛮横不讲理的吴某,到镇政府上访反映修路破坏了她家的山林,占用了她家的土地,放炮打垮了她家的房子。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燕子镇政府先后派了三个工作专班进行了五次协调,都没有结果。吴某三番五次上访,坐在书记、乡长办公室里不走,要吃要喝。2007年6月中旬,易满成接受任务后,组织力量,研究对策,经过20多天的走访摸排,广泛搜集证据,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2007年7月2日,胸有成竹的易满成在燕子镇政府大会议室主持召开听证会,解决三溪村修公路毁坏吴某山林、土地、房屋的疑难纠纷,到会的领导和群众100多人参加听证。经吴某、三溪村四组十个村民代表、村委会、乡村公路服务中心发言辩论后,他向到会人员公布事实真相。在事实面前,吴某自知理亏,最终与三溪村四组村民代表签订了协议。
他倾注一腔情:心系民生赢得民心
易满成认为情系民生是他的本份,为群众维权解困是他的责任。管老百姓的事,他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再难办的事,他都敢于担当。近几年来,燕子镇辖区内的一些因病和年老体弱的生活困难者上访,他热情接待,认真调查,向政府反映情况,耐心给当事人解释政策,语重心长地进行安慰,及时主动的给镇政府领导汇报当参谋,先后为吴国如、付喜民等六位群众争取困难救助金2.8万元。
在燕子镇,只要是找易满成办事,无论是到办公室或上他家门,他都热心快肠地为别人出主意,想办法,对无依无靠的来访者,还管吃管住管回程车费,甚至还为别人当过孝子。2004年春,五峰县的一位老人在燕子镇境内一农户家打短工,手指伤残,对方不予补偿。身无分文的老人找到易满成,他把老人安顿在自己家中,一连几天,端茶送水,周到照应。正当他着手为老人的生活着落和医疗费多方奔走调查寻求解决之时,老人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他经过艰辛的努力,日夜兼程才找到老人的家属,并把老人遗体送回五峰山区原籍安葬。
在维护百姓利益,服务民生过程中,易满成也得罪了一些人。少数不法分子放出话来:“让姓易的把胳膊抬高些,给别人留条路,不然他的日子过不安稳!”易满成针锋相对:“我一辈子不信邪。谁祸害国家,就别想从我这儿溜出去!”有人威胁他:“当心冤家多了,没你走的路。”易满成说:“我行得正,走得端,头上顶着国徽,背后靠着乡亲,我怕啥?”还有人劝说:“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惹的人多了,往后可怎么活?”易满成说:“我端的是司法所长的碗,吃的是保安宁的饭,乡情压不住国法。”
他公道正派处事,刚正不阿地做事,真心为百姓办事,赢得了大多数人对他的尊敬与信任,在燕子镇群众都亲切朴素地称他为“好人易司法”。
他练好一身功:务实求新开创活力之源
乡镇司法所处于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线,最能直接倾听到百姓的心声,也最能领悟到群众的所思、所求、所虑。在乡镇社会和谐创建中,化解矛盾,他们是“场上裁判”,为民代言,他们又是“主力队员”,千头万绪,落脚点都在“服务”二字上。易满成把自己的工作要求定在调处纠纷零反弹,适用法律零误差,生效文书零复审,信访案件零超时。面对开放的市场和竞争的环境,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拓宽,服务的方式和质量必须改变和提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式,使司法行政工作富有成效,永葆活力。
易满成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中。他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组建人民调解“智囊团”,建立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警司联调、庭司联调为补充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尝试“司法超市”制度,确定每周一为全镇固定的“司法接待日”,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由过去一个人接访到现在的镇领导、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法庭、公安派出所和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合坐堂“会诊”,根除了多部门相互“踢皮球”的弊端。他提出金字塔式的“四级包案制”,即按照村、责任区、各级部门、分管领导四个层级,各级领导签订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把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消化处理在基层,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他倡导并推行的“庭审式”和“听证式”民间纠纷调解,吸纳党政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参加,提高人民调解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他以歌谣的形式普及农村法律知识,简单明了,易记顺口,深受村民欢迎。
多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他不断思考总结、提炼出一套“十心工作法”,并将它端正地悬挂于床头,早起晚睡,时刻警示自己。这就是: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陈述要用心,调查研究要细心,为民办事要诚心,对待弱势要爱心,说服教育要耐心,困难逆境要恒心,处理难题有信心,拒腐防变要决心,为党为民要忠心。这“十心”被人们称做易满成的“十心”警言。
他深藏一片爱:在多舛中选择勇敢坚强
常言道:“家国不能兼顾,忠孝难以两全”。可易满成既要为国也要顾家。在单位他是主心骨,在家里他是顶梁柱。妻子长期患病,一双女儿都身患绝症,老易忙里又忙外,既要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四处求医问药为他们母子治病。
他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无情的灾难接踵而来。1998年,14岁的大女儿因患灰质骨髓炎不幸去世。就在大女儿病逝的前几天,由于燕子镇董家村有两起民事纠纷要易满成去调解。父爱深沉如山,他并非铁石心肠,他看到已经奄奄一息的女儿,心里很矛盾:守着女儿吧,那边的矛盾将会扩大,去处理工作吧,女儿已这个样子,实在放心不下。他鼓足勇气站在大女儿床前对女儿说:“我要出门给别人调解纠纷去,你不要紧吧?”女儿说:“爸爸你去吧,我反正已经是这样了,不要紧的,你答应乡亲们今天去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您一向说话都是算数的……”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与大女儿的最后一别。
2003年,易满成的二女儿又因类风湿性心脏病瘫痪在床,就在这年8月,易满成要到州里参加培训学习,他对女儿放心不下,站在女儿床前无言以对。女儿说:“爸爸,你有什么事吗?”他说:“没什么事,你休息吧。”知父莫若女,女儿知道爸爸有事,就说:“爸爸,你一定是又要出门去了,您放心去忙吧,我不要紧的。”女儿话让易满成更不忍心离开。女儿反复宽慰他,对他说:“我心中有数,没事的。再说,如果我实在不行了,我也一定会等到您回来的。”易满成满含着泪水告别了女儿,就在这次学习结束前,二女儿也永远离开了人世。
妻子自1996年就身患重病,长期不能下地劳动,两个女儿先后不幸夭折,她因伤心过度病情加重,时常晕倒在地。在厄运的重压下,易满成并没有倒下,而是坚强地挑起家庭与事业两副重担。十几年来,他以超人的毅力处理好大家与小家、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每天清晨,他必须早早起来,喂猪做饭,把妻子的生活安排妥当,并保证8点钟以前赶到十公里外的镇政府上班。两个女儿的不幸去世,给相濡以沫的爱人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痛,现在病痛又在折磨着她的肉体,老易要以自己特别的关爱来抚慰这颗脆弱的心。父亲在,妻子在,这个家还在,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能供他唯一选择的只有坚强。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为事业和家庭不停地奔忙着,每天能够睡眠的时间从未超过五个小时,每天至少要步行十几公里以上的崎岖山路,每年要穿烂好几双鞋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和谐使者”恰如其分
祝福 点赞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