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江峡,感受纤夫的豪情;
交响春夏,聆听巴山的回声!
第七届长江三峡(巴东)纤夫文化旅游节
开幕式暨
中国土家族打击乐音乐会
4月29日(今日)
在巴东县民族文化公园
盛大开幕
人民网、央广网、荆楚网、新华网、湖北旅游、国际在线、湖北旅游头条、武汉网视、人民法治、楚天都市报、香港商报、湖北日报、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民生周刊、汉网、武汉热点、长江商报、大楚网、武汉城事汇、中新社等30多家国家、省、州主流媒体对开幕式进行了报道。
“新文旅,新巴东”全域旅游推介
秘境巴东将从“全域旅游”升华,丰富为“四季旅游”,为海内外游客奉上三峡深处旅游目的地的新选项。“赏景春到夏,冬季把雪滑,金秋红叶醉巫峡,四季风情画。”
纤夫祭拜仪式
祭拜苍天,祭拜大地,祈愿顺水顺风、往来平安,祈求江河安澜、福瑞吉祥。祈求出入平安,祈愿风调雨顺。
▲祭诵
▲敬香
▲敬牲
▲献谷
▲献酒
▲祭橹
交响春夏
中国土家族打击乐音乐会开始啦!
听听属于我们土家族特有的音乐
为巴东全域旅游响亮开锣、擂鼓助威
土家族鼓乐《咿呀,嘿》(湖南石门)
十二面大鼓,代表着十二生肖,两面巨大的堂鼓,寓意着太阳和月亮。
土家族双飞马锣《山的节奏》(重庆石柱)
土家飞马锣,也叫丢马锣,是石柱独有的民间打击乐,由大锣、鼓、钹、马锣四件乐器组成,一般由4—5人演奏,马锣演奏者在表演时,根据演奏激情随时将马锣抛向空中,然后又接住继续演奏,而乐曲的节奏不乱,是其一大特色。
土家族肉莲响《烈烈巴人》(湖北利川)
他们的打击乐器,就是自己的身体,手掌、拳头就是他们的鼓槌,击打额头、肩膀、脸庞、手臂、腰腹、大腿等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形成声响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样式,因而被称为“肉连响”
土家族三棒鼓《魅力土家》(湖北宣恩)
土家三棒鼓,以丰富的生活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著称,集说、唱、表演与杂耍绝技于一体,最有趣味的是唱词,大多都是即兴说唱、信手拈来,很有点“逢场作戏”的意思。
土家鼓王摆手舞《山摇地动》(湖北来凤)
原生态的摆手舞,由土家农耕和牧渔活动演化而来,脚手同边舞动,动作刚劲有力,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巴山匠艺村打击乐《巴山的回声》(湖北巴东)
把土家九佬十八匠工器具搬上舞台,演绎出生产生活的音乐绝唱。这或许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打击乐,而完全就是一种自在闲适的生活。折射出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与幸福和美。
土家族围鼓《八哥洗澡》(湖北鹤峰)
土家族围鼓,又叫做“打溜子”“打家业”等等,是土家人在长年狩猎、伐木、垦植等劳动中形成的民间打击音乐,主要分布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鹤峰县等地。
巴舞土风广场舞《巴咚咚》
土家撒叶儿嗬,是巴东享誉全国、传扬世界的文化符号,与纤夫号子一道,同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东民族民间艺术瑰宝中的藏品和珍品。这是由土家撒叶儿嗬元素改编创作的群众性广场舞蹈。
全场同唱祝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摄影丨李永衡 向锋 谭远志 向圆梦 焦国斌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