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融媒体记者 杨名 程晨)在离恩施城区一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叫燕子坝的村庄,燕子坝村位于高山之上,山脚下就是蜿蜒流淌的清江河。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但是燕子坝的村民们却始终惆怅不已,因为吃水难始终困扰着他们。
在燕子坝村,今年62岁的郑申银老人每天都得前往村里的一处小水坑提水。
郑申银:“这口水是泉水,从山里流出来的,供老百姓吃。
记者:“有几家人吃?”
郑申银“这几天都是三四家。平时过年大家都来这里拖水吃。”
由于该处泉水水量小,一到枯水期,水就不够用。不得已,郑申银又在自家屋后打了一处水窖,囤积着望天水。
记者:“您这个水是拿来怎么用的?”
郑申银:“我只喂猪、洗澡、洗衣服,卫生间里面用。这个水水质差,不能吃。有的老百姓连这样的水也要吃,不吃怎么办,跟前没有活水。”
村民告诉我们,由于用水不方便,发展生产也成了奢望,因此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老人吃水也就更加不便了。
何永秀:“我们如果儿子不在家里的话,就没有水吃,把水弄好了,我们就多活几年。”
李正谷:“吃水嘛就是有个河水凼凼就用管子抽水,天干了就没有了。”
燕子坝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是空的,存不住水。再加上该村海拔较高,即使山脚下的清江河昼夜流淌,村民们也只能望河兴叹。为了解决吃水难,老人们一天也闲不住,他们自发组织人员,并带领当地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始满山找水。
但找水谈何容易,队员们往往是乘兴而来,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却败兴而归。
2018年以来,当地通过自来水管网延伸等工程解决了部分村民饮水难问题,但还有很多村民只能望天吃水。寻找合适的水源成为当地村民和扶贫工作队日常最重要的工作。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