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 (鹤峰台 胡瑞霞 周金平 史明))“喝了大半辈子的酸水,终于可以和它说再见了!”今年61岁的鹤峰县下坪乡二等岩村四组村民周昌元感慨地说。现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干净的山泉水就源源不断的流出,他眼里满是激动与兴奋。
鹤峰县下坪乡二等岩村盛产硫铁矿、煤等资源,在70年代至90年代初,这里曾是鹤峰县有名的煤炭产地,村民获得过不少收益,但因为过渡开采,也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后患。长期以来,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安全饮水成为当地村民的心病。
为了祛除心病,去年,扶贫干部和村民在大山的绝壁上找到好水源,通过在一座绝壁半山腰的隧洞内取水,终于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
水质差,村民用水难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须。
“以前开采硫铁矿、煤矿,水质变质,农户吃水基本都是酸水。我们四组,只有一个地方挑水,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要去抢水,去迟了就没有水。”周昌元回忆说。
“喝了被污染了的水,牙齿都变成了黑色。我已经这么大岁数了,就怕我们下一代还要吃这个水,影响了他们。”这是今年70岁的四组村民唐银平以前最担心的事情。
回想起以往的缺水、水质差的往事,这里的老人们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村民用水只能“望”天,烧水的锅底总有一层水碱,一到天气干旱时节,吃水难上加难,要想吃点好水,只能到别的村运水回村,一去一回就是大半天的时间。
为有效解决村民饮水难题,历届村支两委也想过不少办法,但都不没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一到干旱季节就缺水,如何保证村民用水?当地的水质又氟含量和硫含量较重,这样的饮水条件如何能达到安全饮水?”鹤峰县档案局局长驻二等岩村“尖刀班”班长向朝晖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村民们的吃水难题,将饮水难问题当成了头等大事来抓。
于是,该村尖刀班、村委会和当地村民四处寻找水源,终于在屏山绝壁的半山腰上发现了一处安全水源。将这里的水送到恩施化验后,水质安全指标均达到安全系数,当即决定在全村范围内饮用这股水。但从绝壁上引水,是摆在人民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绝壁取水难上加难
3月13日,在该村尖刀班和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我们一行6人向大山出发,由于山路陡峭,加之道路泥泞,其中的一人最终坚持不住,退出了我们的队伍。
一路往上爬,许多地方都没有路,是村民当时运材料的时用树木搭建的临时天梯,走在上面我们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
“最开始上山,哪里来的路,有些地方还是悬崖,只能沿着毛路摸索着前进,手脚并用爬上山。”二等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开怀说。
大约40分钟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位于绝壁半山腰的一条栈道,爬上近70度的铁梯,侧着身走在绝壁上,眼睛都不敢往下看。
“这条102米长的钢架结构栈道,钢架结构接近上百吨的材料都是人工通过肩挑背驮搬运上来的。”说起这条栈道,真是费尽了千辛万苦。向朝晖回忆起当时,工人们好多肩膀都磨破了,还有几个工人300元一天的工钱都不愿意做。
据了解,这条栈道全长102米,顶端距离地面88米,为了架设好这条栈道,尖刀班又重新找来工人,利用钢索、绳索,一节一节进行焊接,才确保了栈道施工的顺利完成。
来到绝壁半上腰的山洞,这里的水清澈见底,通过简单处理的水源也顺着架设好的管道通向了大山脚下的家家户户。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用得好
一拧水龙头,甘冽的山泉水哗哗流出。
从去年开始,在二等岩村尖刀班的帮扶下,共投资了135万元的资金,修建二等岩村的安全饮水重点项目。除了绝壁找寻水源外,该村还在五组,小地名为熊家地的地方,新修了一座300立方的水池,翻修了四组150立方的水池。
家住二等岩村磺厂、村部集中安置点的何启海啧啧夸赞:“一股清水进了家,喝水再也不用愁了,终于吃上了放心水!”这次取水打通了干旱死角,告别了挑水、拖水吃的日子,让全村5个村民小组198户554人都喝上了放心的“健康水”。
“现在水有了,下一步就是要管好、用好咱们的放心水。”作为村级管水员的周昌元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他建议说,每家每户安装水表,规定每人每年的用水量,超过部分要另外增加费用,真正让村民意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让村民形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明确破坏饮水工程的惩罚措施。
“我们村准备成立自来水协会,通过村里的管水员一起,以水养水,不仅可以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的瓶颈,还能有效的管理水,为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打下好的基础。”向朝晖对村里未来的用水规划有了打算。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