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鹤峰:55人以上大班额没了!师生乐了!
2019-03-01 15:05 云上恩施

云上恩施报道(鹤峰台记者 汪正玺)腕花、涮腰、打拱、马步。2月27日,大课间,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1800余名学生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在操场上翩翩舞动戏曲广播操。

左边多功能厅,前面教学楼,右边食堂,后面宿舍,环顾操场四周,一幢幢新楼错落有致。移步教室,宽敞明亮,50张课桌整齐摆放。

该校是一所新建的城区学校,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3000个学位,于2018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城区仅有2所小学,学位严重不足,常常是人满为患。位于县城中心闹市区的县实验小学有6个年级36个教学班,在校生数曾一度超过2300人,70人以上的班级占半数。”鹤峰县教育局局长徐家富介绍。

哪里最薄弱,就往哪里用力。

鹤峰县政府拿出城区最好的土地74.3亩,争取到香港言爱基金会的支持,累计投入资金9500万元建起新学校。

“以前一个班70多人,现在不超过50人。带两个班的课感觉跟原来一个班差不多。”谈到新学校带来的新变化,一直从事20多年大班教学的数学老师覃丽莉说好处太多了。

大班额事关教育公平,是群众关切的难点。“自己批改作业辛苦不说。上课站在讲台,下面好多学生脸也看不见,更不用说到学生身边面对面辅导。”说到以前的大班教学,覃丽莉有着太多的苦衷。

“‘大班额’形成的原因除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外,还在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徐家富说,只有农村学校办好了,学生才能回流,只有教育资源均衡了,“大班额”才能真正消除。

2017年,鹤峰县出台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实施方案,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同时,大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师补充、培训交流等机制,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保证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同步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差距。

4年来,该县投资近1亿元对37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了改造,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招录教师252名,其中,196名充实到农村学校。城乡学校交流轮岗教师500人次。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100%。

截至目前,鹤峰县城区6所义务教育学校完全满足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及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全县55人以上的大班额彻底化解,鹤峰县城乡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同享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