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篓背钱进会场,
贫困户、“尖刀班”成员
产业大户欢聚一堂。
这是发生在
巴东县野三关镇竹园淌村喜庆的一幕。
↓↓↓点击视频看欢喜的场景
△工作人员将现金背进会场
△特警护送
△贫困户领取分红钱
△大会现场
这个村为啥能收获满满,
村民为啥能这么欢欣鼓舞,
这个故事要从返乡农民工朱旭说起。
他年薪60万 选择携资返乡
今年31岁的朱旭,原在重庆一家煤矿打工,聪明好学实干的他深得老板赏识,不仅从一个普通打工仔做到煤矿管理层,还能拿到60万的年薪。后因煤炭市场疲软,朱旭开始谋划转型创业。
2017年1月,他携资返乡,注册成立了“巴东县黄连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野三关镇万事顺种植专业合作社”。
朱旭抓住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机遇,公司和合作社立足于“猪-沼-菜”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集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收购、销售,以及生猪规模养殖于一体。
敢想敢做
2018年年初,公司累计投资750余万元,在竹园淌村3组、4组和5组租赁农户土地,建设蔬菜种植标准大棚548个,种植优质番茄350亩、优质辣椒150亩,长期吸纳65名贫困村民在公司基地务工,带动竹园淌村60户贫困户种植番茄、辣椒480亩。
△黄连坪农业循环经济综合体基地外景
朱旭召集之前在煤矿工作的6名同事,精选村里的4名敢闯能干的能人,“抱团”组成强大的公司管理班底。组建公司管理微信群,技术组、生产组、采摘组、后勤组等在群内实时发布各个时段的工作动态、生产动态,群成员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关注群内动态。这样即使在农忙季节,基地100多人同时开工,仍旧忙而不乱。
贫困户初尝甜头
2017年9月,公司在巴东县野三关镇黄连坪村举行产业扶贫贷款受益分红发放仪式,该村20户入股贫困户第一次分红获利。贫困户初尝入社分红的甜头。
△朱旭(前左一)为贫困户发放“红利”
向金成家住黄连坪村三组,50多岁。因病长年服药,加之缺技术、缺资金等诸多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年初,向金成在野三关镇扶贫办的帮助下与恩施幸福村镇银行签订产业扶贫贷款授信协议10万元,又与巴东黄连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产业脱贫带动协议,以产业扶贫贷款资金入股公司,每年不但可以分红,还可优先到公司务工,按月拿工资。
领到分红现金的贫困户向方德高兴地说:
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向方德做梦也没想到通过扶贫贷款入股,成为巴东黄连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股东。
野三关镇竹园淌村12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朱祯山这样说:
不愿出租土地的贫困户,公司则为他们免费提供蔬菜种苗、技术指导,同时负责农产品回收等。
公司现已累计带动帮扶竹园淌村195户贫困户脱贫。
2018年公司为贫困户分红、发放务工工资共计470万元。
农业循环经济综合体效应凸显
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竹园淌村黄连坪农业循环经济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总体规划》初步制定。规划总用地面积424.98公顷,将建设主干道路、产业区间道、河堤、温室大棚蔬菜、养殖场区、沼气池、游客接待中心、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广场、天然休闲游乐草坪、民居改造设计和其他公共设施等。
已建成的大型养殖场内,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沼液通过管道可直达温室大棚。548个蔬菜种植标准大棚的沼液施肥、人工灌溉已全部实现“管道直达”。合作社提供优质蔬菜种子、技术指导,包产品销售,引导竹园埫村及周边村农户种植蕃茄、辣椒1500亩,黄连坪农业循环经济综合体的骨架拉伸效应日渐凸显。
朱旭的愿望
“我想趁年轻多为村民做些脱贫致富的实事。自己富裕的同时,也能带领贫困乡亲奔小康。”这就是朱旭的愿望。
敢想敢做
先富带后富
千万和春住
来源:恩施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U4NDI1NA==&mid=2918279016&idx=1&sn=273f60de2560debab116a0168fe7427d&chksm=8eb69df9b9c114ef12acf4c5ea5fca1e4170a99f9e5e244437a4d7cb28f765ef9e5fdb6663d6&mpshare=1&scene=23&srcid=0205e0Iypm84j9pRz2SVwiVT#rd
记者:邓仕龙 巴东台:黄森林、张应喜、张安地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