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先富带后富 发薪不伐薪 咸丰一“卖炭翁”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9-01-29 11:18 云上恩施

1月23日,咸丰县高乐山镇白果坝村一家机制炭生产厂房内,陈开胜忙着将成型的炭胚上架入房,还不时给身边的烤房添加一些燃料。

“村里介绍我到李老板这里打工,来了近3个月时间,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陈开胜是白果坝村五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厂之前,他在家里养了18头黄牛,效益不怎么好,加上村里大面积发展油茶,牛儿不能随便放养。去年10月,他把牛卖了,到机制炭厂上班,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流水线上,同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罗金菊、饶艳玲、李如恩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排班,吃住在家里,工作在厂里,既照顾了家庭,又有工资拿。

白果坝村党支部书记李道永介绍,与陈开胜一起到炭厂打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共有17人,几乎包揽了炭厂所有普工岗位。

年近半百的李老板名叫李水平,咸丰县坪坝营镇荆竹泉村人,自幼家境贫寒,小学四年级时辍学回家跟随祖辈伐薪烧炭,吃过不少苦,下过不少力,也怄过不少气。成年后,他到新疆等地打工,2008年返乡从事机制炭的生产和销售,直到2013年底还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前伐薪烧炭,森林破坏大,生态也受影响。现在做机制炭,原材料是废弃的棉籽杆,不仅环保,还变废为宝。”在新疆打工期间,李水平发现当地棉籽杆资源丰富,联想到小时候伐薪烧炭的经历,便萌生了利用棉籽杆做机制炭的念头,毅然返乡办厂。

2017年5月,通过数次试验,李水平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成功研发设计出日产30吨高温环保机制炭流水生产线,并注册成立湖北荆竹泉炭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温机制炭的生产和销售,效益不错。

“我现在不砍一根树木,按月给工人发工资,还带动了一批卖炭的人就业。”李水平先富带后富,发薪不伐薪,被当地村民誉为新时代的“卖炭翁”。 (记者 李维君)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