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是数九隆冬、寒潮袭人,但在恩施市国省干线上仍然活跃着一群穿着橘红色公路标志服的养护职工们,他们以路为业、以站为家,日出晚归奋战在一条条国省公路养护作业现场。
近日,笔者来到恩沙线(白果)养护管理站,在这里切身感受到了一线养护人员的淳朴与辛劳。“恩施市公路局国省干线一共六百多公里的管养任务,我们这边跟利川交界,属于高寒地带,五十几公里的道路每天都要巡查一遍,特别是冬天,马虎不得”,站长王安全说话的间隙还不忘把安全警示桶放在养护巡查车上。据王站长介绍,入冬以来,公路养护主要以路面保洁、清理边沟、扫雪防滑为主,由于山区公路坡陡弯急且恩沙线车流量较大,沿线砂石料厂运输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砂石抛洒在路面和边沟,路面巡查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驱车至K23+300米处时,一名养护职工正在清理边沟,作业面两端有序摆放着醒目的安全警示锥形桶。正在工作的是一位大姐,她身形瘦小,身上就穿了一件单衣外加橘红色的工作马褂,手里拿着一把将近一人高的大铁铲。看见我们的到来,她脸上露出了淳朴的笑容,热情地问声好后又继续埋头清铲由于小型塌方堵塞的边沟泥土。想想这么冷的天,我们坐车里都要开暖气,笔者忍不住上前问道“您穿件单衣不冷吗?”“都铲出汗了,我们经常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一个立方左右的泥土需要近四小时才能清理完,穿厚了不方便”大姐朴实的笑说道。
离开后十分钟在K27+200米处两名养护工人穿着胶靴拿着铁铲往公路边坡下方走去。了解到该路段涵洞由于连续雨雪天气,边坡上方的泥土和被积雪折断的树枝被雨水冲刷到涵洞致使洞口堵塞。小心翼翼跟着职工们下到洞口,涵洞内的积水已发黑,一股恶臭味扑面而来,他们娴熟的用铁铲挖出堵塞的淤泥,搬开泥土里的石块…这样的工作环境养护职工们早已习以为常。
返程途中,发现一处因交通肇事造成的钢护栏受损,王站长遂即下车对现场拍了照片传到养护中心微信工作群,并通知路政大队及时勘验予以修复。看到群内满满的信息,笔者能切身感受到微信群已经成为养护工作互动的重要平台,包括工作部署、业务交流、实时动态等都可以通过发送文字和图片、语音对讲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了养护工作效率。王站长介绍,市公路局国省干线共有八个养护管理站,百余名一线养护职工,承载着636.41公里的管养任务,为保障出工、出勤率以及保洁率,2010年就启动养护任务责任制,同时结合恩施市“六城同创”等中心工作的要求,按照路段路况和养护作业难度,每名职工划分2至4公里不等的养护任务,让国省干线每一路段、每座桥梁都落实了专人养护。
随行的一天,笔者感触颇深,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一线养护职工,不畏严寒,不惧劳苦,数十年如一日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就是“畅、安、舒、美”公路线上那一抹最耀眼的光芒!
来源:恩施州公路管理局 通讯员:王莉 谭许晶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