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聚焦“四大产业集群”建设 推动恩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9-01-21 14:58 云上恩施

2018年,州委农办、州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州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聚焦“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农业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9元,同比增长9.5%。

一、突出试点示范,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抓顶层设计。参与起草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恩施州发〔2018〕1号)文件,《恩施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体规划(2018-2022年)》已完成初稿。二是抓试点示范。2018年州级投入2000万元打造2个州级乡村振兴试点(恩施市二官寨村、建始县青里坝村),各县市各打造2个试点。总结推广了生态循环型、特色产业型、科技示范型、休闲观光型四种“三乡”工程示范项目。三是抓“厕所革命”,2018年全州共完成沼气池厕所改造35995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63.2%。

二、突出优势资源,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抓产业布局。实施“两消除”行动,新增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总面积达675万亩。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抓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全州已创建1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位列全省第二。三是抓特优区创建。继恩施硒茶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名单后,利川高山蔬菜、宣恩白柚、建始猕猴桃成功入选湖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三、突出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一是抓标准建设。大力推进硒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增硒标准化基地5万亩,新制定10项生产(饲养)技术规程(标准),目前全州从事硒产品加工企业600余家。二是抓成果转化。加强硒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发专用硒产品、功能硒产品。三是抓主体培育。立足我州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同时加强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监测管理,淘汰77家,增补41家。目前全州现有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41家、州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71家。

四、突出产业引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抓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品牌,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推介活动。二是抓示范创建。全州新建2个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村强镇示范乡镇,1个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导区,2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目前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三是抓精品推介。制作了《恩施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专题片和《恩施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集萃》画册,向全国推介我州8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35个精品景点。

五、突出绿色兴农,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

一是抓制度建设。制定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的实施意见》,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布了湖北省地方标准茶叶11个、蔬菜11个,富硒茶行业标准1个,国家绿色富硒种植技术规程9个。二是抓基地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有机食品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新增“三品一标”企业31家,新增认证种植面积191万亩,总数达到132家,认证产品305个。三是抓创建活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宣恩、鹤峰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利川、咸丰、来凤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达到99.62%。

六、突出产品营销,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一是抓整体规划。参与制定了《全州中国驰名商标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州地理标志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宣传推介行动方案》《中共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叶强州的意见》,建立了“定责、定企、定牌”的创建工作机制。二是抓品牌打造。成功打造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清江源烟叶、思乐畜产品等一批公用品牌,恩施硒茶品牌助推产业扶贫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恩施玉露”和“利川红”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恩施土豆”“恩施玉露”分别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评审。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名牌产品10件。三是抓展会宣传。积极组织近200家企业参加农博会、茶博会、绿博会、薯博会、农交会等重要活动,宣传推介硒产品。同时配合做好第五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会。

七、突出技术服务,推进农业设施装备建设

一是抓装备提升。组织开展农机作业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示范,继续开展“三个百万”活动。严格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州实施农机购置资金1044万元,补贴机具7919台套,全年全州新增农机总动力2.1万千瓦。二是抓科技运用。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力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检测体系,马铃薯、茶叶、水稻和玉米科研四个创新团队进入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三是抓人才培养。建立了产业扶贫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了州县乡村四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培训农机技术人员5100余人次,培训农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2.85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375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800人次,杭州东西部协作定点扶贫培训100人次。

八、突出“准”“实”二字,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是抓政治站位。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把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选派优秀干部赴扶贫一线工作。二是抓产业扶贫。发挥行业扶贫部门牵头作用,切实发挥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牵头部门的作用。按照贫困户“一长两短”,产业项目“五个一”要求,重点突出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高山蔬菜、道地药材、特色小水果、畜禽养殖、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到村到户到人。挖掘提炼10个产业扶贫微典型,总结提炼了恩施硒茶等四个产业扶贫范例。三是抓驻村扶贫。成立州农业局驻巴东上李坪村和利川芭蕉村“尖刀班”,梳理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基层治理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补齐短板。四是抓扶贫协作。积极对接、配合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定点扶贫工作,围绕产业发展促进东西部协作,建立农产品产业示范基地,引进杭州茶叶企业入驻恩施,推进“硒品入杭”,同时加大人才交流合作力度。

九、突出内引外联,推进农业招商引资

围绕“四大产业集群”,谋划农业招商储备项目88个,对接洽谈项目37个,签约项目31个,签约金额达173.9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达33.6亿元。促成投资企业与州府及本地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份,落户并注册成立公司1家,开工建设项目1个,投产项目2个。扎实组织开展农业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向部、省争取财政支农项目超过40个,资金达到8.5亿元。

十、突出改革创新,推进农业农村激发活力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州2431个村全部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2万个,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市场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州土地流转总面积接近90万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成清产核资的有1424个村,清理账面资产总额87706余万元,核实资产总额101657余万元。

来源:恩施日报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