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北平 通讯员胡建亮
5月24日,在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恩施市龙凤镇的杭州龙马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内,随着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按下启动按钮,一筐筐鲜绿的茶叶进入流水线,吐出青翠欲滴的抹茶粉。
这些来自恩施大山深处万亩茶园的抹茶粉,将漂洋过海,成为出口日本的抢手货。随着杭州市重点帮扶项目龙马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内首条抹茶生产线竣工投产,将引领全州百万亩茶产业变革。
茶产业是恩施州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州有茶园面积158.8万亩,年综合产值120亿元,在全国地市州位居第四。但全州茶叶种植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善。
如何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让恩施硒茶走上国际舞台,把茶叶变成致富叶?2017年9月,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恩施考察时提出,要将茶产业协作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杭州市帮扶恩施州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工作方案,两地决定建设恩施龙马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带动全州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由于茶产业的季节性因素,必须赶在2018年夏季到来前建成投产,时间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50天时间——一座现代茶产业示范园拔地而起
2017年11月,全国最大的抹茶加工和出口企业浙江新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资70%、湖北金果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0%联合组建,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立“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自动化、现代化的思路,在恩施市龙凤镇龙马小镇建成一流的集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厂为一体、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现代化茶叶示范产业园。从杭恩两地合资成立新公司,到产品投产只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
杭州速度激发恩施效能。“项目进展非常快。”新洲茶业公司副总经理柴荣建介绍,从去年11月13日首次考察,到1月4日合资公司落地,只用了1个多月时间。2月24日,工人进场;5月1日,第一批抹茶试制成功。项目从公司注册到投产只用了5个月时间。
目前,项目建设全流转生态示范茶园770亩,建成一流标准化清洁茶厂1座,安装碾茶生产线2条、抹茶碾磨线1组,年生产能力160吨。全年累计收购青叶114.4吨,生产碾茶22.5吨,产值165.9万元。产业园为105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332户茶农增收425万元,其中贫困户158户。
柴荣建介绍,目前,新厂房正加紧扩建,明年春节前将投入6条生产线,还将建1座冷库,达到处理1万余亩茶叶的产能。在杭州的邀请下,日本最大抹茶经销商铭叶集团总经理3次赴恩施考察。“龙马的抹茶品质可与本土抹茶媲美。”日本客商对龙马优良的生态环境与含硒特质青睐有加。
与此同时,由杭州艺福堂茶业、杭州茶厂、杭州正浩茶叶合股注册成立的“恩施州龙马聚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龙马风情小镇落成。
这是一个集电商营销中心、展示展销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硒茶研究中心为一体的现代茶叶营销中心项目。自运营以来,已举办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300人次,研发茶叶新产品3个。共销售恩施州地产茶叶322吨,销售额1450万元,带动农户3545户,促进茶农增收580万元。
80万茶农受益——龙马现代茶产业示范园释放整体效应
龙马现代茶产业示范园的建成,直接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也全方位释放出整体效应。
破解夏茶撂荒难题——
“很喜欢抹茶,微微的清苦,淡淡的茶香,还有春天般的绿色,让人心情大好。”在城市一族,抹茶控们随处可见。
抹茶起源于我国隋唐,将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1980年后,日本将抹茶用途发扬光大,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广泛用于寿司、团子、面条等传统食品,而且在蛋糕、果冻、点心中大量使用。近年来,抹茶作为天然添加剂,在医学、食品领域大显身手。
5月3日,恩施市龙凤镇保扎茶叶基地人头攒动,技术员现场演示机器采茶,用于抹茶收割的采茶机一天采茶约3吨,而熟练茶农手工每天最多能采5公斤。
机器替人,将茶农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这仅是抹茶为恩施茶产业带来的变化之一,更大的变化正在发生。“原来,我们茶园只采春茶,夏季基本都撂荒。”龙马村副主任张义国说,“现在,用的原料正是原来修剪掉的夏茶。”村民正在尽快熟悉抹茶种植技术规范。“抹茶种植需要多追一季肥,茶叶嫩茎比普通茶高出20余厘米,可收获400至500公斤夏茶。”引进抹茶生产技术,过去无人问津的夏茶身价倍增,每亩茶园可增收三四千元,为全州100多万亩茶园带来了一场产业革命。
完善全州茶产业链——
5月18日,在龙马风情小镇,机器轰鸣,由浙江新洲国际贸易公司和湖北金果茶业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新建的厂房与生产车间已投产,预计年加工出口抹茶系列产品1000吨。而聚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则是一个集茶叶生产示范园、展示展销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为一体的茶产业园,同时提供电商整体解决方案。夏茶利用、种茶制茶、产品更新、教育培训、电商销售,一条完整的茶产业链正初具雏形。
随着杭恩两地茶产业协作的不断深入,合作成果不断显现。恩施告别了主要利用春茶的历史,茶产业结构得以丰富。
塑造本土人才队伍——
在龙马茶产业示范园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行业目光聚焦到恩施州有机茶上。中国茶科所在鹤峰县成立武陵山区成果转换中心,目前鹤峰县已转化有机茶园近10万亩,并为鹤峰茶叶进军欧盟市场打开通道,茶农亩均收入近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有机茶第一县。
今年,杭州还组织了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品茶员、茶艺师等茶产业专业人才培训班5期,培训300余人次,为恩施培养了一批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恩施茶叶借助杭州平台,有效提升品质,提高附加值,真正把茶叶变成了恩施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叶。
“龙马茶产业”项目是杭州与恩施两地真诚合作、精准扶贫、双向共赢的样板工程,其示范效应初显,正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参与到恩施茶产业帮扶中来,扩大茶产业帮扶规模,提升茶产业品质,打响恩施硒茶的品牌,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增收。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