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一个薄弱村的逆袭之路 ——来凤县张家坡村的脱贫故事
2018-12-25 14:51 云上恩施

“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群山连绵的来凤县大河镇张家坡村,山大人稀、人多地少、基础落后,是来凤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薄弱村之一。

年末时节,落后的张家坡村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2018年,全村87户277人顺利脱贫,仅剩1户3人未脱贫;群众对精准脱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个地处偏远的薄弱村,何以后来居上?

今年6月11日到20日,州脱贫攻坚指挥部来凤督战支队进驻张家坡村,遍访10个村民小组181户贫困户、55户非贫困户,展开了一次“麻雀式”的解剖调研活动。

走访座谈、把脉问诊,梳理各类问题30余项。来凤县园林局驻村“尖刀班”及村支“两委”对照问题清单,抓整改补短板。变压力为动力,向内使劲,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向外寻求支持,啃下“硬骨头”,搬走“拦路虎”。

出山路贯通

张家坡由原黑岩坪和张家坡两个村合并而成,10个小组分布在不同方向的两道山梁之间。

2018年前,全村无一条水泥路。进村公路水毁严重,晴天勉强可通行农用车,雨天只能望路兴叹。

由于路况差,不到两个月,“尖刀班”就跑坏了一台皮卡车。到六组、三组入户走访,一个来回需要5个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尖刀班”和村支“两委”把道路建设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

按要求,一个村只能硬化一条主干道。“两村合并的张家坡,必须一碗水端平,沿着两道山梁,修筑两条主干道。”大河镇党委、政府针对张家坡的特殊情况,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依山而建的“人”字形主干道硬化项目被纳入计划。

今年4月,村级主干道硬化一期工程动工,分3个标段建设,全长10.5公里,于10月底竣工。施工期间,“尖刀班”与村民代表每天到现场监工,严把质量关,督促进度。二期工程3.8公里硬化路现已全面铺开,有望春节前完工。

过去,三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因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差,修路难度大。“尖刀班”一边请专业人士踏勘规划线路,一边协调涉及一、二、四组农户占地问题,争项目、跑手续、调纠纷同步推进,历经艰辛,2.18公里的砂石路终于破土动工。

玉带绕山间,脱贫增信心。路通了,山货俏销了。漫山遍野的南竹,村民间伐运出山,每吨售价达500元;养殖的生猪,再也不为出山发愁;土蜂蜜成了“抢手货”,售价每公斤200元以上……

绿色产业兴起

张家坡森林资源丰富,山林1.1万亩,经济林1500亩,森林覆盖率达79%。靠山吃山,张家坡着力念好“山字经”。

南竹、杉树、柳杉等,成为张家坡村民的主导产业。五组贫困户田家喻造林60多亩,全村像这样的造林大户就有10余户,山林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尖刀班”与县环卫保洁公司达成购销协议,利用村里的竹木资源,让贫困户制作竹扫把,将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拓宽增收渠道。

引进大户向班贵发展油茶600亩,其中200亩已受益,油茶基地采摘茶籽多时有10多名贫困人员务工,每人每天收入百余元。五组贫困户杨祥枝在油茶基地常年务工,负责日常锄草、茶树管理,一年收入万余元。2018年,全村新发展漆树100亩、黄桃200亩,经济林与山林相得益彰。

山中养蜂,全村有400多箱蜜蜂,一年只采一次蜜,新鲜土蜂蜜供不应求。贫困户张国华在岩壁下养殖中蜂50桶,年收入超过3万元。

南竹成海、桃园成片、油茶飘香,一道道绿色风景生机盎然。林下土鸡闹腾,山中牛羊成群,圈舍生猪肥壮,一个个绿色产业悄然兴起。七组贫困户谭再奎在林中放养山羊80多只,一年可收入3万多元。

内生动力聚合

“尖刀班”未进驻前,4名村干部轮流值班,全部“走读”。2018年,“尖刀班”进村,所有村干部“全脱产”。

“天天吃住在村,老百姓满意了,家属的‘牢骚话’多了。”村支书张永刚实话实说。

村计生专干鄢枚英没空打理经营多年的副食店,不得不关门停业。

4名“全脱产”村干部却毫无怨言。“抢抓扶贫政策好机遇,把张家坡的‘穷帽子’摘掉,让乡亲们富裕、日子好过,值!”

精准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尖刀班”从紧要事入手,从解决个案开始。五组张先正家不通水,用电困难,“尖刀班”帮忙联系,不到一个月,解决了用水用电难题。

“尖刀班”帮村民送医、办证、搬运东西……举不胜举。

“尖刀班”干在实处,群众看在眼里。10.5公里通村路硬化完工,600平方米文化广场建成,产业基地日渐壮大,干部说话有分量。

干部有劲头,村民有奔头。“今年喂了十几头猪,危房改造好了,家门口的路修通了。明年计划开农家乐,喂几十只土鸡。”七组贫困户谭再云盘算着。

“游客来了,赏桃花、看竹海,喝包谷酒、吃土家腊肉……”谭再奎说,全靠政府把路修到家门口,拓宽了发财门路。

七组贫困户姚本和身残志坚,办起酿酒坊,用酒糟养猪,存栏生猪20多头,房前屋后养蜂22桶。冬闲时节,姚本和又开始加工蜂桶,计划扩大养蜂规模。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的。”“尖刀班”班长姚海田正极力争取上级支持,力图打通张家坡至五道水、徐家寨的循环旅游路,与邻村抱团发展民宿、徒步、露营等项目,把张家坡这块天然氧吧建成旅游景区,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发生态财。记者 秦叙常 通讯员 杨林 王胜澎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