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来凤县19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尖刀班”一道,白天转田坎,晚上开夜会,冲刺整县脱贫“摘帽”。
脱贫路上的“火车头”
2017年初,来凤县委主要领导进村调研精准扶贫,发现有的村支书对全村贫困群众基本情况一问三不知,产业发展更是一头雾水;有的村支书经常脱岗,很少过问村里的事情;有的村支书年纪偏大、身体状况欠佳,已不能适应精准脱贫工作需要。
如何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为整县脱贫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来凤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在全省率先实行村支书县级备案管理。
县委结合调查摸底情况和工作实际,出台村支书选任“四有四能”标准,划出不称职“八条红线”,建立村支书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教育培训、廉洁自律和健康状况5个档案。县委集中开展村支书轮训测试,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听民意,由相关部门对在任村支书进行廉洁自律和健康状况“体检”。全方位考察,全过程备案,精准“画像”,“下”者心服口服,“上”者严格把关、群众信任。
来凤牢牢抓住“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近年来先后调整优化村党组织书记100名,一半以上的村(社区)迎来新书记。调整以后,全县村(社区)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13人增加到52人,平均年龄从51.8岁下降至47.2岁,33名“80后”、6名“90后”登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
“头雁”引领,让村党组织书记迅速成为脱贫路上的“火车头”。
返乡任职的“主心骨”
在村党组织书记调整优化过程中,来凤确定了“三上三下”调整方案:“劝退一批、辞退一批、问责一批”不胜任现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内选拔一批、村外请回一批、县乡选派一批”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大河镇白果树村农民党员张祥礼,多年来在县城经营着一家印刷工厂,凭借灵活的经营头脑,工厂管理得井然有序。
去年11月,大河镇党委在考察白果树村支书人选时,张祥礼进入组织视野。
回乡当村支书,张祥礼最初并不接受。“新聘一个厂长,失去一批客户,业务收入减少,经营支出增加。综合算下来,一年就要亏上十万元。”
镇领导三次上门、多次电话,终于打消了张祥礼的顾虑,他把工厂交给女儿和妻子经营,只身回到家乡,当上了村里的“主心骨”。
青柑、油茶套种蔬菜,开荒栽种黄桃,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建起1600多亩脱贫产业基地,全村1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收入有了保障。
产业兴,民心顺,干群和。白果树村党员群众向村支“两委”一班人竖起大拇指。
和张祥礼一样,在来凤有20多名农村党员能人被“请”回家乡,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成了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后进村”来了新书记
今年1月,来凤县财政局干部张碧磊被下派到黑家坝任村支书。报到第一天,恰逢村里召开党员大会。面对新书记的到来,党员们并不买账:“黑家坝村就选不出人了吗,还要派一个外人来当书记?”
少说多做。“唯有多给群众办实事,才能消除怨气,增进感情!”张碧磊一边走访座谈,一边向上争取项目支持。
宽敞明亮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不足半年时间建成投用;村香菇种植基地,从租地到大棚建设、种植、出菇仅用12天时间完成;组建村集体经营公司,成功实施村级主干道及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工程2.5公里,村集体经济首笔分红收入8.88万元……
“黑家坝亮堂了!”泥巴路变成水泥路,道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里有了文化广场。“村支‘两委’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我提议今后开会都回家吃饭,把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用于民生!”老党员向青云的倡议,得到大家的响应。村里开会,回家吃饭,形成惯例。
今年9月,村支“两委”召集2018年脱贫的33户贫困户开会,当张碧磊宣布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结果时,在座的贫困户一致鼓掌认同,无一人提出异议。
百福司镇木车坝曾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好男不进木车坝,好女不嫁木车郎。”2017年初,百福司镇党委下派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田永贵,任木车坝村党支部书记。
新书记上任,带来的是新作风。“田书记的私车就是村里的‘救护车’,他的电话就是村里的‘110’。”留守老人家家户户都存了田永贵的电话号码。去年4月10日深夜,60岁的向万双老人突发心肌梗死。田永贵连夜开车将老人送到150余公里外的州中心医院,守了两天两夜,一直等到老人病情好转才离开。
新变化带来新气象。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增加700余元,多项指标位居百福司镇前列,全年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村里修建了舞台、篮球场,文化活动天天上演。今年春节,1000余村民自筹经费组织了一台农民春晚,晚会上歌颂党恩的山歌一首接着一首,欢笑声、喝彩声,在山谷间回荡。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秦叙常 通讯员 蒋 银 杨 林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8/1218/688941.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