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纪检人·手记】山区“抢手货”
2018-12-14 18:02 云上恩施

“阿姨,您了解一下新颁布实施的《监察法》吧。”这是我在广场上向老乡递出的第4张廉政文化宣传彩页。

短发的阿姨拿出放在兜里的手,瞬间又缩了回去,她不好意思的对我笑笑:“姑娘,我读书少……看不懂,发给我浪费了。”

我一愣,随即,拉了拉阿姨的胳膊,将宣传彩页放在她手上:“阿姨,您拿着,这是我们党风廉政的一些内容,回去让家里人看看也行。”

“对对对,我带回家,让孙娃放学回来了读给我听……”接过宣传彩页,阿姨规规矩矩叠好,放进了衣兜最里面。

一连几天,我脑海中仍时时浮现那天阿姨拒收宣传单的场景。《监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拒收宣传资料虽是个别,但足以证明我们对群众缺乏深入了解,忽略了不同层面群众的差异性,宣传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存在宣传盲点。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一个严肃的课题,但它“严谨”而不“呆板”。我静心思索,身处在武陵山区,如何让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情深意切”,富有生命力,更具传播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很多村民喜欢在手机上看山歌、小调、采莲船等本土民间歌舞小视频,还不时跟着画面起舞、跟随节奏歌唱,甚是投入。

咸丰县是民族文化的一块沃土,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人众多。我琢磨着,何不结合正在开展的党规党纪和《监察法》宣传教育“十进十建”活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魔法棒”,以土家三棒鼓、采莲船、薅草锣鼓等传统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开展接地气的宣传活动,真正让党纪党规变成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乡音乡话,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入反腐败,总则把头开,开启法治新时代,监察全覆盖。监察党领导,宪法引航道,特色思想为指导,权威且高效。监察范围宽,用权都要管,履行公务行公权,监管必须严……”

于是,我找到曲江镇的几个民间艺人,一起研究琢磨,将《监察法》编成了三棒鼓唱词。

在湾田村的袁万奉老人家中排练三棒鼓时,上午11点多,我们正对着刚编写好的唱词排演。

一个背着背篓、戴着草帽的阿姨进来了,她把背篓往磨架上一放,摘下帽子,径直走向袁万奉,一把夺过了袁老手里的锣,说:“袁师傅你歇哈,让我唱一折,等哈我还要去挖洋芋”。

这个阿姨叫钱良桂,是三棒鼓爱好者,她和本村众多文艺爱好者一样,听到锣声鼓声喉咙就发痒,洋芋都不挖了跑来唱几段。

约过了二十分钟,钱良桂“解完瘾”满足地把锣还给了袁万奉:“你来,我还要去挖洋芋。”说完她戴上草帽背上背篓急匆匆地走了。

晚饭后我们继续排练,那时,天色已晚,我们开着灯在堂屋排练,老远看到一辆摩托车向我们这边开过来。

湾田村当时正在修路,路况特别差,摩托车摇摇晃晃颠簸得厉害。

车开到我们院坝里停下了,从后座上蹦下来一个女同志,径直进屋坐在了三棒鼓艺人当中,我仔细一看,又是钱良桂,她做完农活又赶来唱三棒鼓了。

我们排练的鼓声响彻山谷,忙完农活的村民听到锣鼓声,陆陆续续聚到袁万奉老人家中。

起初,我以为他们仅仅是来看热闹,没想到村民都争先加入到排演中,有的拿出手机录视频、有的跟着一起唱、有的甚至趁排演人员歇气间隙,拿起锣、敲起鼓过瘾,我们编写的《监察法》三棒鼓唱词和《监察法》宣传资料成了“抢手货”。

排练持续到晚上近10点,看到我们收拾道具,村民依依不舍地问:“你们明天还来排练不?要来的话给我带一份唱词,来晚哒,没‘抢’到”。

夜色已深,在赶回镇政府的路上,我不觉疲乏,我感动着群众的热情,享受着“廉音”传递到群众心里的满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不正是以群众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党章党规党纪深入人心、飞入寻常百姓家吗?(咸丰县曲江镇纪委副书记、咸丰县监察委员会派出曲江镇监察室副主任  李文珺)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