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里的帮扶情
——记巴东县委组织部驻清坪街社区“尖刀班”副班长王梅芳
今年3月,巴东县委组织部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王梅芳担任清太坪镇清坪街社区“尖刀班”副班长。因为工作出色,她被任命为驻社区第一书记,前不久被表彰为全县“百佳扶贫干部”。
王梅芳与农户座谈。(记者谭举先 摄)
出身农村家庭的王梅芳,有近两年的大学生村官经历,对农民群众、对农村工作有切身体会。入户走访、攀谈交流、了解情况。屋场会、小组会、代表会,几个月时间开了38场,她场场必到,讲政策、话感恩、出点子,“头脑风暴”让诸多村民豁然开朗。
传统方法得心应手,现代技术屡试不爽。在王梅芳的微信通讯录里,有200多个联系人是清坪街居民。“尖刀班”事务繁多,忙起来没时间入户、开会,她就通过微信与乡亲们沟通。
家住大石垭的谭德爱家,水池需要加盖,对厕所改造的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不明白。王梅芳先通过微信将奖补政策、技术规范发给谭德爱,后又用语音、文字一点点指导。
王梅芳在大学攻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曾和同学一道组建淘宝创业实验室,还在阿里巴巴集团会员单位实习过。巴东推行农村信息赶集时,她的所学正好派上用场。
巴东县把信息化扶贫纳入扶贫格局,每月在偏远农村举办一次信息赶集,王梅芳负责讲解农村电子商务知识。如何推广产品、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打包发货……王梅芳既讲解理论知识,又传授营销技巧。她还倡议,在乡镇组建电商微商联盟,商家和农民抱团创业致富。
绿葱坡镇祁家坪七组的吴连富,早年遭遇事故落下残疾,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妻子膝关节骨坏死,行走不便。和吴连富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后,王梅芳教他使用智能手机,尝试做微商,销售土豆、鸡蛋、腊肉等农特产品,增加收入。
2017年春节前夕,王梅芳捎带菜品,亲自下厨,邀请她帮扶的6户村民一起,围坐在吴连富家的火炉旁吃团年饭。返程途中,王梅芳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两年之间,贫困户家庭儿女成婚、婴儿出生、老人离世……我,见证着这一切。扶贫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清坪街社区由两个社区、一个村合并而成,2017年底尚有56.1%的贫困农户。通过一次次入户走访,王梅芳把特困对象求医、求学乃至生产方面的困难,详尽地记在日志上、放在心头,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达成微心愿。
低保户邓友菊为一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今年10月,邓友菊冠心病、类风湿再次发作,住院需自己承担药费和生活费,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丈夫急得团团转。王梅芳得知情况后,通过社会扶贫网、水滴筹大病筹款平台代为发起求助,帮助邓友菊住院治疗。
王梅芳的丈夫远在厦门一家外企工作,不满4岁的儿子在县城上幼儿园,3口之家分处三地。每每离开,儿子都抱着妈妈的腿,哭着不让走;每天深夜回到村里的宿舍,和丈夫、儿子发微信群聊,儿子经常在视频中哭着要妈妈。王梅芳说,她心疼儿子,但在亲情与事业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谭举先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8/1127/682289.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