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建始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下足绣花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创新开展了以目标、问题为导向,以培训、指导为形式,以重点村为案例的“解剖麻雀”行动,从每个乡镇选择1至2个贫困村进行重点解剖,统一操作规范,扩展诊断成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拨开羽毛寻“内伤”。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解剖专班,根据乡镇提出的需求,严格对照村出列、户脱贫标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查找档案资料管理、基础信息“三一致”、信息公开、项目建设进度、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过程中更加注重精准度、规范性、实效性,以精细到每个数字、每个人头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梳理,让被解剖村的问题悉数暴露,为“尖刀班”及时补齐短板提供目标清单。
贴身陪练强“筋骨”。坚持把业务培训和指导贯穿始终,要求乡镇扶贫办、村“尖刀班”成员全过程参与(有条件的鼓励周边村“尖刀班”参与),以“1名县级业务骨干+1名乡镇扶贫干部+1名以上‘尖刀班’成员”为小组,每组选择3至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至2户非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过程中更加注重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强化帮扶措施的精细精准,通过现场实践提升乡镇扶贫干部、村“尖刀班”成员的业务能力。
群英会诊开“良方”。在走访完成后召开碰头会,县解剖专班与乡镇扶贫办、村“尖刀班”干部一起对查找的问题进行分析,逐项商议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改变过去以通报促整改的方式,而以清单形式将查找的问题反馈到包村县、乡领导和村“尖刀班”,既减轻乡、村干部思想负担,也为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举一反三重“疗效”。各乡镇以重点解剖村作为案例蓝本,按照解剖的规范标准和操作流程,对照发现的问题在辖区内举一反三,各村“尖刀班”认真组织脱贫短板排查,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促进全域内脱贫攻坚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到位,为2018年19个贫困村出列、20897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2019年全县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郑吉龙、杨艳平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8/1101/676517.shtml
实习编辑:向静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