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个精准扶贫是搞真的吗?作秀吧?我不需要什么干部来帮扶。”
利川市南坪乡双水村十六组的村民牟方发从屋里走出来,没好气地对驻村干部说道。
对扶贫工作不满 老人写对联宣泄
牟方发如今64岁,10多年前与老伴离异,女儿远嫁,儿子在宜昌服刑,2017年以前孤苦一人独居山中,交通不便,生活生产十分困难。加上对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没能理解透彻,对扶贫工作有诸多不满意,自己心中有很多期盼又难以实现,心情十分沮丧。
2017年牟方发竟写了7幅对联来宣泄自己的不满,“猪往前拱难得致富,鸡往后刨休想脱贫”“金山银山不如靠山,这门那门难比后门”......
为打开老人心结 她费尽了心思
村里的第一书记晏黎第一次来到牟方发家,一进老牟的院坝,对他的情况早已了然于心的晏黎也不管老牟热不热情,暖暖地来上一句“老辈子在忙啥子嘛”,然后径直走进牟方发屋里,把楼上楼下看了个遍,还把老牟喂的珍珠鸡、鸽子,还有院子里的苗木盆景拍了个遍。临走,她拉着比自己父亲还年长的老牟说:“来,我俩合个影!”当天,牟方发高兴地把与晏黎的合影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配上“第一书记下乡结穷亲”的文字。
得知老牟喜欢花木盆景,晏黎专门到城里新华书店买来《图解树木盆景》一书,鼓励老牟发展园艺盆景致富。看到老牟爱好写写画画,却只能就着烟盒、废纸,晏黎为老牟买来了书法笔、纸张和一个大笔记本。
去年6月,晏黎受派去省城学习一个月。学习之余,晏黎也不忘通过微信等方式同牟方发保持联系,关心他的生产生活,宣讲扶贫政策,鼓励他开动脑筋勤致富、巧致富。
驻村干部诚心换真心 老人重写扶贫对联
如今的牟方发重拾信心,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7月1日,牟方发为村委会送来他精心制作的对联:“共产党真心实意精准扶贫,工作队苦思冥想排忧解难”,横批“扶贫路上”。贴上对联,他把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拉到一起,高兴地同他们合影留念。
去年“七一”,老牟把自家门前的对联也换了。左边窗户贴着:“科学种田做魅力农夫,精细生产当合格村民”;右边窗户贴着:“吃苦耐劳苦是调味剂,享乐挥霍乐乃迷魂汤”;大门上的对联是:“相信驻村干部认真学习方可脱贫,依靠帮扶同志努力生产才能致富”,横批“共产党好”。
在利川
像晏黎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
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群体
▼
“中青班”
2017-2018年,利川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中青班开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将脱贫攻坚与干部培育相结合,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引领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去“墩墩苗”,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知农事说农话懂农情,打造利川“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中青班”品牌。
△ “三宣三讲进千村”《恩施开讲》特别节目利川篇《不一样的青春》
在最好的青春华年
他们带着激情与理想
弃繁华,走乡野
去红妆,着农装
汗水洒向村村寨寨
深情倾尽一方风水
既是第一书记 也是鸡蛋姑娘
晏黎是利川2017年中青班学员,所驻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群众家里的土特产很难变成钱。她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帮村里的群众卖鸡蛋。一时间,订单越来越多,村里的鸡蛋供不应求,晏黎成为了帮老人们在网上卖农产品的“鸡蛋姑娘”。
一张民情联系卡 体现温暖与真心
张毅,利川第三届中青班的学员。因为村民手中的通讯设备有限,记不住自己的联系方式,经常联系不上自己,于是专门制作了一张“民情联系卡”,将自己的电话、微信以及QQ全部印制在上面,只为贫困户们能在第一时间联系上自己。
来自中青班的动人故事
还有很多……
恐高却能为了贫困户爬上房顶
在村村寨寨里,他们爬得山,淌得水,下得地,上得梁。在爬着由木棒架着的简易木梯到屋顶给贫困户查看卫星天锅那一瞬间,中青班学员张蕊克服了内心的恐高,不再是那个娇弱的孩子了。
关注贫困家庭孩子的发展
驻村以来,黄玲每周坚持来这里的教学点,给仅有的一年级8个孩子上一节课。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课,她还利用手工、音乐、舞蹈、绘画课拓展孩子们的视野。2018中青班的30名学员纷纷效仿,结合自身特长,走进了所驻村的课堂。他们坚信:今日自己付出一小步,明日定能提升孩子一大步!
一心只为贫困户能增收
周永红,被大家戏称“刷把哥”。他的手机,他的网上信息,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圈,都是在帮助贫困户卖刷把。
……
习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让青年干部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在基层得到充分锻炼,突显示范引领作用。利川市“中青班”100多名学员已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将继续为利川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来源:云上恩施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R_inBYX5CJhORtbT8buyw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