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改革赋能 走出“富饶的贫困”——“两山”理念的恩施实践
2018-10-17 15:58 云上恩施

图为:恩施州高新区正成为投资兴业新热土。(视界网 伍功勋 摄)

绿色是恩施的“底色”,生态是恩施的“生命”,经权威部门认定的10.74万亿元的生态价值,更是恩施州绿色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优势所在。

然而,405万人的恩施目前留存40.9万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贫困发生率11.6%,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今后两年年均要减贫20万人以上。

如何改变“富饶的贫困”?恩施州大胆探索体制机制改革,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坚守底线,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重要的生态屏障,恩施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围绕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细化出台了15个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明确了打好每场攻坚战的任务书、路线图。

恩施大小河流密布,在全省较早实施“河长制”。目前,265条河流都有河长,统筹治水让“水更绿”。

前不久,恩施又在全省率先推行“山长制”,建起由州长任总山长,覆盖州、县、乡、村、宗地五级的山长制管理体系,扎紧山体保护的制度笼子,让“青山”永不褪色。

恩施是产煤大州,目前有19家煤矿由“黑”转“绿”。其中,巴东县10家煤矿关停后抱团成立实业公司,与县政府达成格子河旅游景区开发协议。前些时,利川市石坝煤矿主动递交关矿申请书,定位发展康养休闲产业。

如今,恩施州接续推进“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地更净、城乡更美”五大专项治理工程,坚守环境保护这条底线,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有数据为证:恩施州建设绿色示范乡村127个,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63.1%和71.5%,州、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县市城区优良天数平均在340天以上;国家有机、绿色认证总量均居全省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定在80左右,位列全省第二位。

脱贫攻坚,“尖刀班”驻村帮扶

脱贫攻坚,只能决战决胜。如何向历史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恩施州作出庄严承诺:2018年底实现165个贫困村出列、20万贫困人口脱贫,鹤峰、来凤、宣恩三个县脱贫摘帽;2019年底实现全面脱贫。

今年初,恩施发布脱贫攻坚“1号令”,全州行政村组建由乡镇包村领导和干部、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组成脱贫攻坚村级“尖刀班”。并要求州、县直单位安排足够干部力量,县直不低于50%、乡镇不低于80%的干部下沉到村工作,保证村“尖刀班”总人数不少于驻村的村民小组个数,做到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月2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恩施2438个“尖刀班”21314人同期进驻帮扶村,结合国家标准和恩施实际,严格落实“八个到村到户”:即干部力量下沉、完善佐证档案、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安排、惠民政策落实和群众工作深入等到村到户,把群众当做“家人”、扶贫工作当办“家事”。同时,高标准执行城乡规划,做到“山不滥挖、树不滥砍、河不滥填、房不滥建”,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进脱贫攻坚。

县乡指挥部是否得力,“尖刀班”尖刀是否锋利?州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抽调110人组建8个“督战队”进驻各县市,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与问题,锤炼干部务实作风。一批“尖刀班”干部逐渐被人熟知:“解放鞋干部”张树香、“土家汉子”田云奇、“问不倒干部”向志龙、“爱心助学大使”张才敏……

目前,“尖刀班”干部除投身到脱贫攻坚外,还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咬定特色,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恩施州委政研室负责人介绍,今年初,恩施州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四大产业集群”,致力于“加快绿色发展,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生态+文化,恩施旅游,风景这边独好。刚刚过去的黄金周,恩施州阔步迈入马蜂窝全国旅游热度前十。截至10月上旬,恩施州今年游客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200万人次。观光、休闲、避暑和度假复合型旅游业态,民宿旅游、乡村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正蓬勃兴起,带动50万人吃上“旅游饭”,旅游发展综合指数跃居全省四强。

恩施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级资源优势,正着力将硒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恩施规模以上硒食品加工企业151家,硒特色农产品基地350多万亩,茶叶、蔬菜、魔芋、中药材基地面积均保持全省首位,撑起了全省硒产业总产值的七成。

恩施素有“华中药库”美誉,道地中药材2258种,比《本草纲目》记载的还多396种。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了1个紫油厚朴“百里长廊”、48个中药材“千亩村”、12个中药材“万亩乡镇”,目前发展中药材基地130万亩,年交易量14万吨,成为全国中药材九大主产区之一。生物医药正在成为恩施州的朝阳产业、老百姓的致富产业。

同时,恩施风电、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得到长足发展。目前风电总装机42万千瓦,建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风力发电场;光伏产业成为全州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我们始终高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旗帜,坚决践行‘两山’理念,用好绿色发展辩证法,闯出一条绿色发展与富民强州之路。”恩施州主要领导表示,将进一步激发产业、财源、市场、规模、环境等杠杆撬动绿色发展的乘数效应,实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 李彦睿 通讯员 李洋

链接:http://news.cnhubei.com/xw/hb/es/201810/t4176701.shtml

实习编辑:陈涵

主编:龙梅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