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宣恩:“扶贫便签”写民情
2018-10-16 15:57 云上恩施

记者 刘亚丽

“今天要去入户,这些便签要随身带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10月11日一大早,在宣恩县沙道沟镇四道水村村委会,县新闻中心驻村“尖刀班”队员魏小玲准备入户走访。临行前,她将夹在贫困户档案盒里的便签一一取出来,整理好夹进笔记本。

在一指长、拇指宽的粉色小纸条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贫困户档案资料的缺漏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入户后,会把村民们提出的问题记下来,能够解决的就回来办好,需要再次入户了解的就写在便签上,按人对应夹在档案盒里。”为了确保扶贫工作不遗漏,魏小玲在驻村工作中利用“便签式”记录,将群众的大小事情随时掌握。

“以前在办公室工作,档案资料整理是‘必修课’,有什么事通过便签能保证工作进度。”驻村以前,魏小玲是县新闻中心办公室主任,对于资料整理,她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驻村以后,她将办公室工作的“好点子”带到了扶贫工作上,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解决“个个事”,当好“贴心人”。县新闻中心“尖刀班”来到四道水村后,全体成员舍小家为大家,访农户、开群众会,问民情、谋发展,带着责任忙扶贫,带着感情补短板,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村民莫桂兰一开始对扶贫工作不太理解,和邻里之间也偶有摩擦。魏小玲得知以后,专程入户与她交心谈心。“在一个村里,大家都是一家人,只要村里好了,每个村民自然都好起来了。”从宣讲政策到话家常,魏小玲用情用理和莫桂兰进行沟通。一开始,莫桂兰总是冷脸相待,去的次数多了,莫桂兰对待魏小玲的态度也慢慢软了下来。前不久,魏小玲自费给莫桂兰送去了一个腰鼓,鼓励她平时多参加文体活动。

“以前思想没跟上,现在我也要积极给村里做贡献。”说起从前,莫桂兰有些不好意思。如今,莫桂兰成了村里的文艺骨干,对于“尖刀班”的工作,她也积极响应支持。

九组田祖林因病致贫,家中还有小儿子正在读书,家庭压力大。因为无法从事劳动强度大的活儿,如何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增收,成了“尖刀班”队员考虑的事情。

“老田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人勤快忠厚。”“尖刀班”队员陈绪开如是说,“四道水村紧邻彭家寨,村里环境卫生正好需要专人来做。”经过牵线,田祖林被聘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和河道保洁员,每年共计收入5000元。

虽然有了工作,田祖林却仍愁眉不展。今年,田祖林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新房建成后,他却不愿意搬了。“搬去了以后,我养的猪怎么办,家里的菜地也没人管了。”得知这一情况后,结对帮扶干部孟英豪入户和他沟通并宣传政策。

“村里和安置小区离得不远,猪可以放到老屋养到过年时出栏,安置小区那儿分配有专门的菜园,新房子环境好,住着孩子上学也方便。”孟英豪耐心解释,还拿出手机里拍好的安置点照片给田祖林看。这下,田祖林放了心,高高兴兴搬去了安置小区。

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驻村“尖刀班”还围绕产业,壮大村级实力。四道水村主导产业为白柚,为了做好“长短结合”,今年发展辣椒种植42亩,还带领村里贫困户到伍家台村、黄坪村学习产业发展经验。为修通产业路和脱贫路,“尖刀班”今年完成了四道水村九至十二组公路改扩建、新增改线、挡土墙等工程以及六组800米的公路硬化。

同时,“尖刀班”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结合每月开展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建强队伍、完善服务,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来源:恩施日报

http://szb.enshi.cn/esrb/html/2018-10/16/content_119786.htm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