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校地协作合力攻坚——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建始纪实
2018-10-11 08:44 云上恩施

“没有华中农业大学的真情帮扶,就没有今天的富硒冷水鱼!”国庆节期间,建始县花坪镇大洪寨村富硒冷水鱼养殖场老板田大才看到塘里水欢鱼跳,情不自禁拨通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服务团”成员张学振的电话。

前年,一场暴雨致使老田的养殖场遭受重创。本已服务期满的张学振教授放心不下,主动申请当了“留级生”。在他的指导帮扶下,养殖场走出困境,恢复正常。

2012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行文,确定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建始县。自结对帮扶以来,华中农业大学视建始发展为己任,与建始广大干群一道携手共进,决战脱贫攻坚,结下深情厚谊,帮扶成效显著。

校地携手展开战略合作

走进建始县扶贫办,悬挂在墙上的科技扶贫“作战图”格外打眼:10个乡镇被划分为10个扶贫“战区”,参战“部队”分别是县直各部门和华中农业大学,作战方式是校地联动推进、校企合作协同、项目落地引领、首席专家负责,目标是全县整体脱贫。

“要把华中农业大学的科教人才优势与建始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紧密结合,为建始脱贫攻坚、跨越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次次对接会上,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表示。

组织专家深入建始调研论证,共同编制《定点扶贫建始县工作规划》,签订定点扶贫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从2013年到2020年,为建始量身定制“八项帮扶措施”,即帮助建始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选派干部到建始挂职、开展农业人才培训、开展支教活动、开展人才教育培养、实施科技项目、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定向推介、搭建项目争取平台;实施“三大扶贫”计划,即科教、产业和智力扶贫。

为实现校地战略目标,建立健全了领导决策、扶贫工作组织、投入保障和运行协调机制,并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与建始县委、县政府分别成立了由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科发院统筹协调、校地联动推进、项目推进实施、首席专家负责”扶贫工作组织机制。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双等同”(扶贫工作量等同教学工作量、扶贫工作业绩等同科技创新成果)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全方位协同推进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6年时间,华中农业大学主要领导多次带领专家团队到建始督办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向建始选派挂职干部22人次、博士服务团6批、科技服务团队13支、科技特派员31人次、“三区”科技人才计划50人次、专家2000余人次,有力推动校地战略合作协议落地。

“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

教授出力,脱贫有戏。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坚持高校科研优势与建始优势资源深度融合,精准定位产业扶贫,逐步探索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六个一”(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效益显著提升。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正在午休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吵醒。电话是学校“新农办”打来的:“蔡教授,建始刚挂果的猕猴桃发生溃疡病,正一片片死亡,学校请您带专家前去增援!”

猕猴桃可是建始农民的“摇钱树”,脱贫致富的希望。得知灾情,蔡礼鸿立即赶往建始,直奔花坪、长梁、红岩寺等几个猕猴桃主产乡镇,实地查看,寻找病因,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摇钱树”连片死亡,“果教授”妙手回春。如今,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扶持下,建始县猕猴桃综合产值已突破2亿元,成为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龚教授,景阳鸡出现大面积死亡!”接到求援电话,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龚炎长带领团队紧急赶往景阳镇。

通过大量走访了解情况,并经解剖病鸡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综合感染致死。龚炎长大胆提出淘汰阳性种鸡,净化种鸡,鸡苗成活率迅速由53%提高到97%。目前,全县常年饲养景阳鸡50万只,为农户增收4000万元。

华中农业大学王沫、刘睿等教授团队攻关,成功培育出北方枸杞与南方野生枸杞杂交优质品种,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建始30个重点贫困村发展枸杞6000亩,并大力推行“交钥匙工程”,带动1200名贫困群众脱贫。

6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成功培育出建始魔芋、猕猴桃、高山蔬菜、茶叶、玉米等5个产值过亿元产业,景阳鸡等5个产值过2000万元产业,精准扶贫产业总产值达14.52亿元,累计带动17061户68561人脱贫。

构建“智力+”扶贫新体系

“有蔡教授帮忙指导,不发财都难!”忙着采收猕猴桃的红岩寺镇刘家坪村四组贫困户刘玉芳喜上眉梢。

年近七旬的蔡礼鸿“退而不休”。作为定点扶贫建始小水果产业首席专家,他原计划只干三年,但果农的期盼让他在这里干了三年又三年。

在定点扶贫过程中,华中农业大学构建多层次“智力+”扶贫体系,从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山区农村“造血”能力,让农民通过“守山创业”脱贫致富。

“智力+产业”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安排643万元科研经费,组建专家团队重点推进“六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共同建立武陵山特色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中心,持续服务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示范作用越来越大。

“智力+企业”模式。搭建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帮扶平台,先后邀请20余名企业家和地方校友会负责人赴建始,帮助引进蓝莓种植、乌龙茶加工等10余个项目。与建始签订农产品进校园合作协议,连续两年举办建始特色农产品进校园展销会,猕猴桃等大批农产品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后勤商贸超市及食堂。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功培育枸杞珍酒业等3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登记高新技术产品7个,申请专利73件,其中发明13件。

“智力+农户”模式。累计为建始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400余人次,培训特色产业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养殖户11700余人次,先后编写《建始猕猴桃实用栽培技术》《山区规模化生态土鸡养殖手册》等技术资料近10种,发放2万余份。

“智力+教育”模式。先后派遣6批共20名研究生“本禹支教团”志愿者赴官店镇摩峰中心小学开展接力支教工作。建立亲情小屋,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建立“阡陌学堂”在线课堂,扩展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带领学生走上CCTV网络春晚;筹募新校舍资金182万元,募捐近20万元物资。

“智力+文化”模式。先后组建4支专家团队,设立攻关项目5个,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品牌建设与传播。先后完成建始猕猴桃、枸杞珍酒等7个扶贫产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以“黄四姐”非遗元素为核心,围绕业州竹编手工艺等开展帮扶,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旅游文创产品品牌形象。

在华中农业大学帮扶下,建始先后被确定为全省3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之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进位先进县(市、区)”称号,华中农业大学被表彰为全国扶贫先进单位。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黄正琛 谭明柱

http://www.enshi.cn/2018/1011/671143.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