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恩施州审计局驻村“尖刀班”典范作引领扶贫更扶志
2018-09-25 10:49 云上恩施

今年来,恩施州审计局根据全州的统一部署,组建驻村“尖刀班”,进驻利川市汪营镇大沟村,按着“八个到村到户”的总要求,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扶贫工作,同时,将着力点放在扶智、扶志上,以典范作引领,摒弃“等靠要”,激励贫困户争做勤劳致富模范,全村涌现出了各个年龄段的典型。

一、不等不靠50后。曾令书,1959年出生,面色枯槁如土色,但是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2017年9月被确认肝硬化,恰巧就在2016年的9月,他因为全家当年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儿子外出务工收入近四万元,主动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退出低保。“尖刀班”得知该情况后,准备提议将他重新列入低保救助对象的时候,他依然拒绝,并说道:“人活的是精神,精神不跨什么困难都不怕”,那怕病魔缠身,今年依旧和妻子在家种植蔬菜近10亩,并鼓励儿子安心在外务工,在今年实施的“一管清水进农家”项目中,积极的出义务工埋水管。每当贫困户到他家去走访慰问时,他除了热情的接待,从不和扶贫干部诉说自己的困难。

二、孝字当先60后。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余明英,今年50岁,年幼时因意外左眼就失明,但是命运总爱捉弄人,2014年丈夫因肝癌去世,今年85岁的老母亲因脑溢血、中风、骨折长年卧床不起,还有一个正在就读大三的女儿,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一个“弱女人”身上,但是她依然顶起了属于她的那片天,5年来如一日,不嫌不弃照料高寿多病的母亲,时时刻刻保持卧床母亲吃的饱、睡的暖、洗的净。

三、脱贫先锋70后。贫穷不可怕,就怕精神垮。杨柏胜家庭因其居住交通不便经济收入不好、家里两个小孩读书负担重,但是其夫妻俩不因贫穷而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励志勤劳致富,2017年,夫妻将小孩安排周全后,双双去浙江务工,因为勤劳诚实,当年实现收入近20万元,并于今年回到家里种植蔬菜30余亩,现已实现收入6万元,预计可以实现收入10余万元,在经济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时,积极整治家庭环境,新硬化院坝93.57平方米,加固粉墙实施房屋改造,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在周围发挥了脱贫先锋作用。

四、敢拼敢闯80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专研,敢想敢干,就能获得成功,80后的周鹏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干的,初中毕业后的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干出一属于自己的事业,改变家庭的贫穷,他通过先出去打工积攒发展资金,然后回到家里养蛇,但是因为没有经验,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但是,他不因一次失败而灰心,而是越战越勇,相继又办起了该村第一个合作社,种植反季节蔬菜、烟叶,2017年种植苞菜25亩、烤烟60亩,2018年种植苞菜80亩、烤烟60亩,勇敢的80后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小康。

五、责任担当90后。年轻、时尚、有个性是贴在90后的时代标签,但贴在该村的范芨凡、牟涛、张东升、黄敏、张艳琼、黄梅芳等一批90后身上的贫困户标签,他们并不服气,毅然担当起脱贫奔小康路上的主力军、生力军,他们不因自然条件差而“等靠要”,不因家庭贫困而沮丧,他们各自根据家里的情况找准致富的路子,已是三个小孩爸爸的范芨凡,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穷,誓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好教育,早出晚归驱车十公里送大儿子去镇上幼儿园上学,一对刚满周岁的双胞胎儿子需要看护,妻子用一个双背篓背着两个儿子打理着家务,他常常只有趁着月色来发展生产,耕田、起拢、施肥他样样精通,靠着自己一个人的肩膀挑起了这个五口之家。牟涛不仅种了15苞菜、15亩烤烟,养了5头牛,而且利用农闲时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再苦再累也没有压倒他的那份担当。张东升父亲去年因重病去世,妈妈在他幼时就外出至今杳无消息,父亲病重时他一面照料父亲,一边打工为正在读高中的妹妹积攒学费和生活费,其妹妹张艳琼是今年该村唯一新录取的大学生,高考之后她在享受喜悦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学费发愁,但是她从不向我们的扶贫干部和驻村“尖刀班”伸手,而是回到村里,帮助左邻右舍烘制烤烟赚取工钱积攒学费。当她得知州审计局为她发起“审计点燃希望 爱心助学我们在行动”助学活动时,流下了感恩的泪水,并表示一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将来一定努力的回报社会。市场营销毕业的黄敏,在得知该村“尖刀班”准备组建扶贫车间时,勇敢的辞去现在的工作,回到家里在“尖刀班”的指引下创建了该村第一个扶贫车间。张艳琼、黄梅芳、邓姣、邓江平、邓原、贺春燕、梁欢、伍玲等寒门学子,正在刻苦攻读,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知识切断贫根。(田斌)

(来源:恩施州审计局)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