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精准扶贫群英谱 | 朱宗明:警徽在扶贫点上闪光
2018-09-25 10:23 云上恩施

警徽在扶贫点上闪光

——记宣恩县栏杆坪村驻村“尖刀班”班长朱宗明 

栏杆坪村1045户3612人,是宣恩县沙道沟镇组别最多、户数最多、人口最多的村。这里矛盾纠纷复杂,宣恩县公安局两次增加工作人员,仍感脱贫压力大。

今年3月13日,朱宗明主动请缨,担任栏杆坪村“尖刀班”班长。在压力面前,朱宗明下定决心,要在栏杆坪书写属于自己的“警察扶贫故事”。

带好“尖刀班”

9月19日,朱宗明在整理扶贫档案。记者翻看他整理的存疑户、边缘户的佐证资料,每户的情况一目了然,还附有主要原因、综合意见、调查笔录、图片资料等。

“我是‘尖刀班’班长,必须带好头。”朱宗明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初到“尖刀班”,朱宗明用一个月时间,走完了全村的每一户、每一个角落,将情况记在笔记本里,刻进心里。

“我们‘尖刀班’13名队员,除了朱书记和村里的3名干部,其他都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朱书记每天晚上都要教我们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带领我们学习扶贫政策,我们进步很快。”谈起朱宗明,栏杆坪村“尖刀班”队员漆走方深有感触。朱宗明说,和老百姓打交道靠的是真诚,“只要为老百姓着想,他们也会对你好”。

在朱宗明的带领下,“尖刀班”干部精气神好,村里的扶贫工作有条不紊。

办好“个个事”

黄青山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家住栏杆坪村最偏远的十二组。

从村委会到黄青山家,步行需40分钟,朱宗明每周都去黄青山家走访:“看他家有什么困难,能解决的立马解决,解决不了的回来开碰头会,集思广益,寻求解决办法。”

过去,黄青山家吃水靠挑,朱宗明去后,帮忙找水源、搞协调、铺设管道。今年6月,黄青山一家吃上了自来水。他感激地说:“朱书记真心对我们好,为我家接通了自来水,还给我们小组硬化了水泥路,感谢他!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为节省开支,朱宗明带着“尖刀班”队员,将购买的健身器材搬回村里。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搬运中,他突感腰部不适,住进县中医院。但想着村里事多任务重,第二天早上,他就放弃治疗赶回村里。

村里扶贫任务重,朱宗明急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在他和“尖刀班”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栏杆坪村新建8口水池、硬化8.6公里水泥路,新建公路1公里、改扩建0.9公里,电力增容6台,危房改造67户、易地扶贫搬迁66户,精细化管理白柚产业,村委会搬进了新办公场所。

做好“贴心人”

恩来高速、宣鹤高速横跨栏杆坪村,涉及征地多,各类矛盾纠纷突出。朱宗明发挥自己从警多年的职业优势,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及时发现并处置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将矛盾纠纷一一化解。

栏杆坪村谭姓兄弟因边界纠纷致两代人积怨,朱宗明邀请司法所干部三次上门调解,兄弟俩握手言和。兄弟俩说:“朱书记办事公道,我们服他!”

张某是栏杆坪村出名的“混角色”,靠混吃混喝打麻将过日子。朱宗明多次上门走访、打电话做思想工作,帮他树立生活目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张某外出务工赚钱,5月,他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住进了新房。

栏杆坪村支部副书记田绍泽说,朱书记熟知法律法规,作为公安民警,他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村里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少,调解和好的比例大大上升。

“扶贫是首要政治任务、政治责任,下一步的重点是‘扶志’。我们将结合系列活动评选,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朱宗明对今后的扶贫工作充满信心。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王俊 通讯员 梁阿羚

http://www.enshi.cn/2018/0925/668442.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