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巴东:小伙回乡创业 开辟养鸡致富路
2018-09-25 10:05 云上恩施

“咯咯咯……”林中不见人,但闻鸡叫声。随着唤鸡声响起,只见成群结队的土鸡立即从草丛里、树林下、山坳里飞奔而出,向房前空地聚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9月19日,在巴东县溪丘湾乡魏家梁子村3组的林下养殖场里,村民王勇一手提着桶,一手将桶里的玉米粒撒给鸡吃。眼前的王勇虽然衣着朴素,却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印象。 王勇的养殖场就在他家屋后的大山上,四周拉起了钢丝网、 尼龙网,几千只土鸡在树林中觅食,发出一阵阵“咯咯咯”的叫声。

今年35岁的王勇,11岁时失去了母亲,17岁时又失去了父亲,与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2000年,为了生计,与老乡一同前往武汉等地打工谋生,还掌握了棉絮加工技术;2014年便自己买棉絮机器开办了棉絮加工厂,自此,他便每年淡季在外打工、旺季时回家加工棉絮,靠自己努力,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 “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开销大,而且这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出门打工何时是个尽头。”王勇萌生了扎根家乡,回乡创业的想法。2015年,王勇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他的目光盯上了自家老土房的山林,并决定修建林下养鸡场。2016年,在政府和亲友的帮助下,王勇在老屋附近的山林里建起了养殖场。2017年3月,他从重庆购入800雄性土鸡,开始了规模养殖。 长期的打工生活练就了王勇吃苦耐劳的坚韧个性,为了节省成本,王勇不请帮手,每天起早贪黑,凡事都自己干,日夜操劳。眼见养殖业有了起色,但因养殖经验不足,2017年7月预备出栏第一批鸡时,因未及时修剪鸡喙,导致将近出栏的鸡互相啄咬,最终,800只鸡只剩下了400余只,损失惨重。

这次的打击没有动摇王勇发展养殖的信心,反而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劲头,让他下定决心,摸透林下养鸡的各种经验做法。“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状况,要注意防治寄生虫病,每2个月驱虫一次,鸡舍每半月消毒一次……”短短几个月,王勇就熟练掌握了养殖技术要领和疫病防控,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养殖办法。

“今年计划养殖8000只鸡,上半年,已出栏近5000只鸡,这两天还会有重庆的客户来运走1500只鸡。除去成本,差不多获利10来万元。上个月,我又购进了1500只鸡苗,预计这批在春节前出栏,能获利4万余元。在家门口搞养殖,收入要比以前好得多。”林下养鸡为王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坚定了他养鸡致富的决心。

“散养鸡主要靠林地虫、草为食,添以适量的苞谷糁,林里环境好、空间大,鸡能跑能飞,肉质鲜美,口感筋道,在市场上很抢手。起初还需自己主动找销路,现在成都、重庆等地的客商都主动给我订单,现在得养殖量根本供不上需求。”王勇说。

“明年,我打算把鸡棚再修葺一番,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每年出栏5批鸡,每批增加到3000只。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干部们这么支持帮扶,我不仅要把养鸡事业做大,实现自己脱贫,还要带动其他和我曾经一样的贫困户一起,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谈到未来规划,王勇充满干劲。

来源:云上恩施巴东台通联 记者 向园梦 田智松 通讯员 谭健魁

见习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