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想着落叶缤纷
凉风习习的景象
不禁让人飘飘然
然而
理想很丰满
现实却很骨感
7月底至八月初,恩施进入“局部阵雨”模式,经常“在家出太阳,出门就下雨”,受降水影响,高温较前期略有回落,但是也在35℃左右。对于如何应对“局部阵雨”,小编也是颇有心得,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出门就带伞,下雨了挡雨;不下雨,还可以遮太阳。
那么接下来的天气将是如何呢?
▼
“烘烤模式”将回归!
▼
据恩施州气象台根据最新资料分析:
7日夜间到8日,我州处于副高底部,以多云天气为主,午后到夜间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雨,最高气温仍维持在35℃左右;
9到10日多云,局部阵雨;
10日开始,我州又将进入晴热高温模式,届时低山河谷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7℃,局部40℃左右。
可能就有小伙伴要问了,都要立秋了怎么还这么热呢?
立秋不等于入秋!立秋以后,暑气往往还一时难消。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而今年“立秋”还处于三伏天的中伏。
这两天
“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失踪”的新闻
备受大家关注
从搜救现场传来消息
失踪的姐妹遗体均已找到
真的太痛心了!
据通报,6日11时45分,失踪的北京双胞胎姐妹,已找到一人,漂浮在海上,已无生命体征。6日15时45分,记者在搜救现场确认,另外一名女孩在海里被搜寻到,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据报道,孩子的母亲情绪崩溃,不断说着“后悔出来玩”,已无法正常对话。亲戚已赶到现场陪伴孩子母亲。据了解,两名双胞胎姐妹开学就上三年级了,此次与母亲从北京来青岛旅游,并未参加其他活动。据悉,8月5日下午一点左右,母亲和双胞胎从所住的万达公寓出发,步行过马路来到南侧的沙滩上游玩。 母亲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沙滩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 下午三点左右,母亲发了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
当地交通广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事发海滩是一处不正规的浴场,虽然摆放有禁止下海游玩的标志,但是仍有部分游客在此游泳。目前,事发海滩已经封锁。
连日来,州城的高温天气让许多市民选择在清江河内戏水避暑。但是,对于水情不熟悉的市民而言,这些陌生水域的“隐形杀手”可能无处不在。前段时间,在州城二水厂附近水域一天之内就发生5起游泳遇险事件,导致其中1人不幸溺亡,为游泳安全敲响了警钟。
小编在网上搜到的数据
令人触目惊心!
据央视新闻,
从今年6月25日到7月4日,
短短10天间悲剧接连发生,
全国各地至少已有20余名孩子,
因为溺水而不幸遇难!
而从7月5日到26日,
又有9名孩子溺亡,一人失踪!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至少有30多个孩子,
如花的生命在瞬间凋零!
这些还是不完全的统计数据!
警钟一次次敲响
让人心痛又无奈
他们还那么年轻
本该无忧无虑的玩耍
结果生命却永远定格在12岁、13岁……
【看海安全】小提示,一定要多多注意!
1、严防溺水事故发生,放下手机,视线不要离开孩子;
2、沙滩边的一些海生物或者垃圾碎片可能会蛰伤/扎伤孩子的手和脚,一定要小心看护,如果赤脚需格外小心;
3、注意海边的警戒线,或者是提示牌,不能超越警戒线或者是到提示牌提到的危险区域;
4、选择有救生员看管的正规浴场游泳;
5、不要让孩子单独下海;
6、可随身携带一些应急常备药品,如创可贴、医用棉签等,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误区导致悲剧发生,
爸妈们一定要警惕!
▶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摄
意外往往就发生在几分钟,
甚至更短的时间里!
请看好您的孩子,
别让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湖北日报、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恩施天气
责编/孙跃
编辑/熊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