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水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正应了那句“高峡出平湖”诗句的恢弘气魄,江水在两岸青山的夹峙中,愈发深邃,平静,碧蓝。
但是我知道,在这一江碧水下面,是一条深达近200米的峡谷。
刀砍斧削般的峡谷,江水在其间横冲直撞,正是放排汉子们闻名变色的“七里滩”所在。这里也是八百里清江最秀美的峡谷,很多专家都赞叹不已,认为它比小三峡有过之而无不及。
绝美景阳
《神话恩施》的镜头里,一排汉子抬着大酒缸,从吊在峡谷两岸的铁索桥上晃荡走过,黑桥、青峡、红绸、绿水,画面极美。
汉子们喊着号子,迈着步子,行进在距河谷水面一百多米的吊桥上,一种彪悍、峥嵘、刚劲的画风配合着高山深谷展示出山地民族的精神与状态。连接两岸的还有这座距河底有一百多米的铁索桥。车轮过处,桥身晃荡,吉普车没有犹豫,前行,一头扎进远山。
我从吉普车背后飘飞的雪花里感受到一种温暖——这就是我如今注视的水面之下,曾经有高悬飞架”之意的铁索桥已经在水面之下。考虑到安全,铁索已经拆毁。温柔平静的江水静悄悄地上升,淹没山石土田,时间记忆及风景,不露痕迹。
往日的激浪奔流不在,静水无波。这里是清江的一段,流到这里,有人叫了一个小名:景阳河。这一段绝美的风景位于建始县景阳镇,在“八百里清江画廊”中很是显眼。
造就这水平如镜风景的原因是水布垭电站的截流蓄水,那是“清江梯级开发”的宏伟蓝图,回水位按照设计已经到达恩施州城南门。按照当初的设计,在蓄水发电的同时,也实现清江上的水运通航。自古以来,清江由于落差大,河床窄,除了放排汉子等待发洪水时,随着滔天巨浪跳上木排搏击风雨,少有行船的记录,即使有,也就是几条穿梭两岸渡口的小舢板。而现在,风平浪静之后的清江,已经变得可以通行小轮船了。
清江的确是雕塑时间与山水的大师,即使是在水下淹没了那么绝美的绝壁,然而,在这水面之上,还是可以很惊艳、震撼地看见耸立在两岸,绵延不断的绝壁与峰林,排成豪华的阵容,一路护佑着恩施人的母亲河冲出大山,带着土苗儿女的梦想通江达海,实现与世界的融合。
截流之前,这段峡谷被呼为“景阳河”,其实也就是清江河的一段。
八百里清江整体构成一条宏大、雄伟、俊秀的大峡谷,而景阳这一段,被相关专家称为“八百里清江最美的一段”,集雄、奇、险、秀于一体,除了铁索桥,还有两岸悬崖上青石铺就的“之”字拐路,河底清澈而湍急的激流、干净的鹅卵石河滩,在两岸摆渡的小木船,峡谷、人家,还有高高顶在半空的稻田以及矗立在稻田之后的万仞绝壁,一起构成一幅天然绝美的画面。天险与安宁、奇山与秀水、自然与家园就这样突兀而妥当地安放于此,让世人艳羡。
诗画家园
景阳是一块非常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清江流经这里,精华在此沉淀,峡谷之间,是造物主绘就的稻香平畴诗画家园。
景阳,这样一个在地图上几乎无法标注的点,多种特产却享誉州内外。一曰景阳鸡,肉质鲜美,有“白毛乌皮白肉乌骨”的奇特形态,因为稀少,价格居高,往往“一鸡难求”;二曰景阳核桃,香脆可口,壳薄实硕,手捏可破,含油量高,供不应求;三曰关口葡萄,虽位置在花坪,而这“关口”之名就来自景阳关”。此关为古关,屹立绝壁之上,自古为盐道、驿道。条石砌就的雄关古隘无声述说着当年的繁华与风姿。
江水东去,在美丽的峡江留下风景,一路流金淌银。原来放排时代,沿岸有很多挂在悬崖边的客栈,汉子们唱着撩人的山歌,牵扯着吊脚楼里妹子的目光。石头可以砸到娃娃鱼,撮箕可以舀到黄鲴鱼,和着清江水煮,就着包谷酒,打发一个个快活的夜晚。如今都在这平静的水面下,沉默到消失。汉子的面庞如绝壁一样愈见刚毅,白发亦如当年峡谷上空飘飞的云。
建始自古有“金建始”之誉,除了形容地理优越、物产丰富、人才辈出之外,主要因为境内盛产玉米,因其金黄色泽而得名。
无独有偶,恩施州在全国有影响的民歌《黄四姐》也诞生于建始。省、州联合打造的乡村音乐剧《黄四姐》在京城演出,技惊四座。
建始在历史上一度属于夔州府管辖,因此,“蜀道之难”也是其真实写照。但是今日,这崇山峻岭中逶迤划过的一条条坦途,正把这片土地变成园林般的乐园,铁路、高速、航运以及四通八达的县乡路网,演绎着美丽乡村崛起的神话。
那些千百年来被人们忽略或者淡忘的宝贝提上日程,猕猴桃、矿泉水、桃片糕等,纷纷成为名片,为今日建始代言。那些尘封的民间文化,如同被时光之水清洁洗滤,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丝弦锣鼓、土家背鼓、闹灵歌、花鼓灯等等,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处处村舍俨然,花香鸟语,生活富裕,和谐美满。当回首那些衣衫褴褛、一穷二白的岁月时,灰白的记忆历历在目;而今日这些瞩目的变化就发生在这短短的数年间,惊天动地却悄然无声,就像在时间的静水之下。
原始注解
好地方是人类的福地,诞生并延续文明,尤其是这种小河谷地。距离景阳不远的高坪镇麻扎坪,有一处位于清江河岸不远的小山洞。将人类尤其是直立人的历史提前到200万年。学界震惊,教科书级的发现,源于一次差点“断线”的寻古。
还在计划经济年代,宜昌一些中药材店里的龙骨”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追根溯源,“龙骨”竟来源于这个小洞。随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考古发现,这个洞口就像打开了人类找寻出口的大门,三十万年的漫长光阴,在这里得到证明。00万年前的清江河畔,这个洞口附近,也许因为气候适宜、水草丰美,人类在这里开始迈开追寻文明的步伐。
直立,行走,解放双手,是这片峡谷贡献给人类文明的不朽之功。今天的“仙居恩施”找到了最原始的注解,“人类祖庭”成为建始乃至恩施最豪迈的广告词。
从这里站起来的直立人饮着江水不断前行,随着时间的车轮走过石器时代,陶器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在这里,随着清江水的浇灌,一个部族开始崛起,那就是巴人以及他们建立的巴国。
从建始县景阳镇出土的双虎钮錞于,今天安静地伫立在恩施州博物馆,承受着众多参观者的欣赏和仰望,用青铜锈斑讲述神秘的巴人秘史,彰显着镇馆之宝的尊荣与神秘。啸镇山林的白虎成为这个民族的图腾,而柳叶剑的寒光也如巴人在青史中的那一抹闪亮,令人敬畏与神往。这尊举世无双的虎钮錞于背后的故事淹没在静静的水面之下,只有那出土时微微的伤痕标识着这数千年后的辉煌再生。
静水之下,曾经镌刻着巴人西迁的脚步,曾经记录了盐水女神与廪君的爱恨,曾萌发放排汉的旷世情仇,曾激荡救国救民的英雄热血。静水之下,是永远流淌的千年英雄血。这奔涌的河流,这变迁的现实,这不息的历史,都在如水的时光之下沸腾,留给天地的是一片静水。随着历史的演进,这片河流的乳汁养育了众多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人杰,文臣武将,前赴后继,就如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清江,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澈”,故名清江。恩施清江建始景阳河段,一江绿水清波恰如蓝,两岸群山叠翠,风光旖旎。
船行进在峡江中,两岸奇峰异石,植被茂盛,很是惬意。站在船头,迎面两岸青山碧峰,凉风吹过,空气格外清新,应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来源:恩施新闻网 旅游动态
作者:付小平 董祖斌
实习编辑:常礼芷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