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把最困难的人扶持脱贫,又要把美丽乡村的风貌展现出来,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牢记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柯俊调研时的嘱托,恩施市盛家坝乡在脱贫攻坚中,创新机制,聚焦发展,推进乡村治理,富农家、美乡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保障贫困户利益
“看,这是您享受的政策,2017年享受危房改造补助1万元。”安乐屯村“尖刀班”副班长宋小波为村民李方明介绍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干部明白,更要让贫困群众明白。”这是盛家坝乡扶贫干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惠民政策宣传单、惠民政策一口清、脱贫攻坚业务指南……盛家坝乡每名扶贫干部随身携带,走一路宣传一路。
健全机制,落实政策,方能行稳致远。盛家坝乡建设脱贫攻坚信息绿色通道,打通扶贫政策宣传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1个乡前线指挥所,11个尖刀班, 130个小组,前线指挥部群、尖刀班群、小组群和中国社会扶贫网联合构建的脱贫攻坚信息网络,覆盖33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手指轻点,打开盛家坝乡自行开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清单软件,输入村民姓名,享受政策类别、时间、金额等信息一目了然。
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留存未脱贫人口1352户3804人。盛家坝乡脱贫攻坚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难度更大、担子更重。
“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知道我要干什么,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盛家坝乡党委书记李华军说,“打赢脱贫攻坚战,能不能冲锋陷阵、攻坚拔寨,比的是作风,拼的是精神。”
走企业、到田间、访贫困户……让扶贫脚步在乡村里坚实回响,州市乡村四级派出188名精兵强将,11个“尖刀班”,130个攻坚小分队,扎根基层激情满怀。
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基本医疗保障、产业扶贫……让扶贫政策不折不扣落地,人人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全乡上下勠力同心,合力攻坚。
夯实脱贫底盘
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来到车蓼坝村朝辉农业有限公司,村民正在基地清除杂草。这条刚浇筑的水泥路被大家称为“幸福路”。
“路不通,精气神都不足,干什么都觉得没底气。”车蓼坝村党支部书记黄胜坦言,基础设施欠账制约村民发展,有一条好路是车蓼坝村民最殷切的期盼。
基础设施“瓶颈”一日不破,发展就举步维艰。聚焦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突出短板,盛家坝乡累计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69个,目前竣工35个。
新建水厂9座,兴建小饮水工程16项,解决11640人安全饮水问题;通畅工程110公里,以奖代补公路85公里;危房改造55户,易地扶贫搬迁434户1358人;新开通通信基站45个……
盛家坝乡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倒逼主体,主体带动产业,产业链接农户”,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市场紧密联系,构建利益共同体。
脱贫攻坚中,盛家坝乡不单纯地送鸡牛羊,而是实行长、中、短结合,逐村逐组选准产业扶贫方向,引进、培育市场主体。
45岁的王章华曾是大集场村的贫困户,想干事却没门路。2015年加入恩施市大集水稻专业合作社后,每年种植水稻30亩,仅此一项一年稳赚3.6万元。
扶一批,请一批,招一批。34家企业,117家合作社,超过4000亩的瓜蒌、大黄、黄桃、青钱柳、白茶等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2640户,贫困户人均1亩高效经济作物或1项致富门路的目标正在实现。
“脱贫致富靠双手,小康生活不是梦。”王章华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推进社会治理
盛夏的石栏村,一条条产业路四通八达,一片片油茶青翠欲滴,一座座农家小院温馨和谐,村民们自发出工,正在修建公厕和文体活动广场。
“大家正积极备战‘四美五好’评选活动。”石栏村党支部书记杨顺明说,创建“最美院落”,石栏村结合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正实施每户一个卫生厕所、一块菜园地、一个场坝、一条到户公路、一个卫生厨房“五个一”工程。
搬来当地石头,美化自家庭院和公共道路,自发筹资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美丽家园,村民热情高涨。
该乡实施的“四美五好”(最美扶贫干部、最美脱贫标兵、最美扶贫市场主体、最美院落,好婆媳、好妯娌、好姑嫂、好邻里、好心人)评选活动5月17日启动,目前在全乡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
胜似母女的“好婆媳”龙香芝和兰远梅,勤劳致富的“好妯娌”向玉珍和刘祖美,悉心照顾23个留守孩子的“好心人”刘万连……通过群众推荐、组织推荐、资格审查、事迹认定、组织评选,一个个典型人物不断涌现。
桅杆堡村从“最脏村”变成干净整齐的文明村;社区居委会实现“四季有花开,户户飘花香”;大集场村集镇居民自发成立“难忘乡愁 最美大集”环境治理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
“从路基建设到筹资筹劳、矛盾调解,我们建管协会全程参加。”杨启华每天都要去石栏村老房子公路建设现场转转,他的责任就是监管工程质量。在盛家坝乡,这样由村民民主推荐的公路建管协会有59个,成员240人,他们全面负责工程建设事宜。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做。盛家坝乡践行“一统三治”,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升级,以大安全护航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景正徐徐展开。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童秀清 通讯员 吴荣
http://szb.enshi.cn/esrb/html/2018-07/18/content_112555.htm
责任编辑:李安雯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