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层各机关,听我来开言,趁着今天把场赶,监察法宣传。我们的国家,若无监察法,全国乱成一盘沙,何以谈发达。监察有权限,必须按职权,搜信取证多方面,调查要从严……”近日,在宣恩县李家河镇板栗园集镇,一位68岁的老人和他的伙伴们一字排开,伴随着锣鼓声,轮番上阵唱着三棒鼓。
他们面前围满了群众,叫好声、喝彩声响成一片。
老人叫朱锦泉,今年68岁,家住李家河镇金陵寨村,是宣恩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棒鼓的传承人,州级民间艺术大师。从事三棒鼓技艺56年,他创作的三棒鼓唱词已达100余万字,并长期在家门口为群众送上免费的“文艺大餐”。
土家三棒鼓集地方曲艺和民间杂耍于一体,因“轮番抛动三根嵌有铜钱的棒子击鼓,边击边唱”而得名,地域和民族特色十分鲜明。特别是世代口耳相传的唱词,内容丰富,承载着土家族许多珍贵的历史、民俗及农耕文化信息,是酉水流域重要的民俗文化。
年轻的时候,朱锦泉拜湘鄂渝边三棒鼓界享有盛名的湖南艺人全善哉为师,学会了三棒鼓15个半韵脚和四大窄韵、三棒鼓词平仄要点以及写作方法等,并利用空闲时间学写三棒鼓词。近20年来,朱锦泉收集、整理、自编三棒鼓词达100万字,多篇作品入选《三棒鼓集锦》一书中,该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发行。其中,《花鼓闹山乡》曾被拍成艺术片入选全国群星奖。
除了根据古典故事编写三棒鼓词外,朱锦泉还注重用三棒鼓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
“百业大发展,旧貌换新颜,安全生产唱一段,大家做宣传。城乡公路网,处处都通畅,大大小小的车辆,日夜在奔忙。开车酒莫饮,酒醉出事情,一失足成千古恨,害己又害人。工地多险要,设施要达标,进出要戴安全帽,意识要树牢……”这是朱锦泉宣传《安全法》时编写的唱词,通俗易懂。
十九大召开后,朱锦泉又围绕十九大精神,潜心创作他的三棒鼓词。“十月十八号,中央吹号角,十九大盛会召开了,新征程起锚。总书记报告,关键要记牢,不忘初心记使命,同奋斗目标。过去的五年,发展不平凡,稳中求进有远见,迎难走上前。经济大发展,贯彻新理念,优化结构又创新,居世界前沿……”简单明了的唱词入脑入心。
《监察法》颁布施行以后,李家河镇纪委负责人找到朱锦泉,请他撰写《监察法》三棒鼓词,浓缩《监察法》精神要义,精简核心内容,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明白的方式宣传政策。
朱锦泉欣然接受了任务。两天之后,他拿出了46段1012字的三棒鼓词,并邀上几位老伙计,在李家河、板栗园、上洞坪三个集镇赶“转转场”表演三棒鼓。
三棒鼓词既要注意押韵又要注意声调,一句套一句,环环相扣,语句还要通顺,在这么短的时间把鼓词写出来,朱锦泉自己都说不容易。“首先是把《监察法》通读一遍,记住大概意思。再细读,琢磨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押韵,要顺口,往往一个字就要推敲半天,有时候还要把一板词都涂了重新写。”
在三棒鼓词的创作中,朱锦泉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无数次晚上写作时头昏了,就用凉水冲额。有时睡下了想到一板好词,马上爬起来记到本子上。
因为是湘鄂边界数县有名的三棒鼓艺人,民间凡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人来打三棒鼓热闹热闹,朱锦泉因此也获得了不菲的收入。自从当上了这个义务的“政策宣传员”后,朱锦泉推掉了很多的邀请,也因此“得罪”了人。对此,朱锦泉只是一笑了之。
“现在国家的好政策多不胜数。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环境,我当好这个政策宣传员,也算是竭尽所能出一份力吧。”朱锦泉说。
如今,宣恩正是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朱锦泉也为此特意写了一段唱词:“上下一条心,中央到基层,精准扶贫做统领,致富早脱贫。异地来搬迁,为民解困难,安居乐业促生产,建设新家园。保护好环境,植树与造林,生态补偿旅游兴,造福一方人。小孩要读书,要把学堂入,发展扶贫兴教育,政府播雨露!”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刘亚丽 徐兰珍
http://www.enshi.gov.cn/2018/0621/649130.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